1979年7月28日,我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大地震,唐山大地震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但这场地震原本是可以避免,早在唐山发生地震前9个小时,当时时任煤矿科长马希融利用仪器测出唐山地电阻率值出现急速下降现象,为了确定自己测出的值是正确的,还与多家地震台进行沟通,最终,结果是唐山会发生一次大地震。
马希融很快将这一结果上报给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由于上级没能够重视,认为地电阻率是干扰引起的。
就这样,唐山大地震发生时,谁都没有做好准备,才导致死伤惨重。
地震前的预测
早在唐山地震前两个月,马希融就已经发现地电阻率出现急剧下降的情况,经过这两个多月检测后,1976年7月6日马希融便决定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
7月14日,国家地震局派专家检查了设备、线路,认为地电阻率值下降是干扰引起的。
在张庆洲所篇章《唐山警世录》记录了马希融与国家地震局专家那天的对话。
专家:如果按照你的意见,唐山不就在地震中毁了吗?
马希融:我是这个看法。
专家:如果真是大震,发生前将有很多小震。
马希融:如果先发生大震,后发生小震群呢?
专家: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震例。
马希融:那您看我们地震台呢?
专家:很好。以后我给你寄一些资料来,你好好学习学习吧。
7月26日、27日,地电阻率再次急剧下降。
27日18时,马希融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致电发出了强震临震预报:“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
事实上,1967年10月,时任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就指出,滦县、迁安地区(属唐山地区),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
早在1968年,唐山市便组建唐山地震监测网,总计有40多个监测站,这个便是由杨友宸亲自打造。
在1976年时,杨友宸看到监测报告后,便预测唐山到可能6、7月份有一次地震,可能仅次于海原地震,然而在这个紧要关头时,组织上却想要让杨友宸进行去校干劳动,只留下两个啥也不懂的业务员。
地震预报的压力
不单单是马希融焦虑,还有北京地震队的耿庆国也很焦虑。
地震前最后一个傍晚,耿庆国发现发现外边有许多的蚂蚁,同时,地上比较潮湿,他利用自身所学知识,这是地震前的象征,地下水往上涨。
而且北京地震队也是探测出地震异常数据,也是给了国家地震局进行电话汇报,请求安排时间进行听取汇报,然而,在当天国家地震局却没有来人,根据耿庆国所说:
“26日当天,国家局来了15个人,传达华北地震局分析预报室梅市蓉意见:为了防四川北部地震已经闹得不可收拾,但加上京津唐地区一乱怎么得了,而且北京还是首都,要慎重。地震局分析预报室是一个决策部门。大震在前,早在唐山地震前6个小时,便已经出现地光、地光,如果提前通知老百姓,或许能够减少伤亡。”
可是这个决定不是这么好下的,因为在当时唐山地区算是我国工业完善地区之一,如果因为一次可有可无的地震存在,让唐山地区遭受无辜的经济损失,谁都承担不起历史的责任。
在有不稳定的因素存在的话,没有人不敢保证唐山是真的能够发生地震,因此,只能够继续观察。
早在1976年以前,唐山就已经发生过地震,1966年和1970年唐山两次地震,但地震规模和影响相对较小,这就导致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唐山地区不可能再度发生大规模地震。
同时,我国川滇从古代到现在都是地震频发地区,过于重视川滇地区,而又忽略其他地方。
但同时,由于当时的经济、科技水平有限,不可能为京津唐地区投入更多精力,因为地震带上我国四川北部才是重中之重,为了川滇就已经让很多人吃不消停,可再来一个京津唐地区或许晚上都睡不好觉。
早在唐山大地震前,很少有人知道一次历史事件,便是1976年5月份云南发生一次7.4级地震,就更加确定西部是“危险地带”,国家地震重点便向西部转移过去。
不单单是上述情况,而且在当时的我国地震监测还是处于探索阶段,虽然预知唐山地震发生,但就害怕是仪器报错,只能够继续观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影响着这次的灾难的发生,1976年正是特殊时期。
虽然大多数人们都不相信唐山地区会发生大规模地震,但距离唐山110公里的青龙县城却毫发无损,也没有任何人受到一丝的伤害。
青龙县的“奇迹”
1976年7月21日,王青春参加唐山工作会议,在会议上,国家地震局专家提到,唐山很有可能在7月22日至8月5日发生至少5级以上的地震,同时,将这个情况写到笔记上去。
回县里的第一件事,他顾不上喝一口水,便对着青龙县委书记冉广岐进行当场汇报。
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在于很难用手段去探测到,当你探测到时,说明地震正在或已经发生,这时候,想要止损便来不及了,冉广岐担心不已,这青龙县与唐山离的并不算太远,万一地震真的出现,青龙县绝对会被波及到。
但国家地震局都没发布地震预警,也有可能这场地震不会来。
到底先做预警防范还是再一级一级上报,请求预警提示呢?这便是冉广岐内心想法。
冉广岐思来想去,便决定冒着自己的乌纱帽被摘掉的风险,在7月24日召开了紧急会议,在会议上:向全县放出地震消息,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向百姓传达过去。
在冉广岐来看,自己的官丢不丢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但青龙县百姓的性命放在第一位。
冉广岐不愿意拿青龙县百姓生命去赌地震是否会发生。而是拿自己的前途进行赌,如果发生,那么他自己啥事情都没有,而且还挽救百姓,这是好的结果。
但地震没有发生,谁都没有损失,而自己要承担的是越级处理事件,自己会丢掉乌纱帽。
等到7月25号以后,整个青龙县在冉广岐的带领下就开始轰轰烈烈的防震预警了。
他先组织全县几百名党员干部,分区域把消息通知到每家每户,坚决不能落下一个人。
然后用大喇叭循环播放有关地震的基本常识和求生技巧,把群众都动员起来听广播,要求大家都能听明白。最后找到几个空旷的地方搭起应急帐篷,组织群众在帐篷里暂时生活。
历经两天后,百姓与冉广岐都怀疑这次的地震也许不会发生时,7月28日凌晨天边的一声地鸣打破了青龙县城的安宁。心惊胆战的人们站在帐篷外展望,一阵地动山摇后,便知道地震发生了。
这次地震给唐山以及其余地方人民造成很大的伤亡,但只有青龙县没有人员在地震当中死去。
整个给青龙县的百姓舒了一口气,幸亏提早有防备,不然青龙县也可能是一片地狱的景象。
这时冉广岐和王青春也舒了一口气,就是因为他们把工作做到位了,这才避免了百姓的伤亡。
青龙县的百姓是幸运的,正是因为冉广岐和王青春这样的认真负责的好官,这才让青龙县的群众避免的了灾祸,也正是他们宁愿舍弃自己的利益也要救人民于水火的精神,才让青龙县完好无损。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人们再次提起青龙奇迹的时候,依然会感叹这两位不怕牵连,诚信为民的好官。
冉广岐不计较个人名利。在地震之后,冉广岐决定先隐瞒青光县的伤亡。
应该说,这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在当时情况下,如果将青龙县没有人震亡的消息公布出去,会引起群众极大不满。
当时不宣传青龙县,不宣传冉广岐,对于稳定群众情绪,引导大家团结一致抗震救灾,是有重要意义的。
河北省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内部反映过青龙县的防震办法,但冉广岐在其后2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对外作任何宣传。
冉广岐不想为自己“扬名”,但群众却忘不了他。
1996年,中国地震报第一次公开报道了青龙县成功防震的事迹,很快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从那时起到现在,国内50多家报刊先后作出了报道,“青龙奇迹”渐渐为社会所知。他的事迹还走向了国外。
1996年7月,唐山大地震20周年之际,联合国代表科尔向冉广岐颁发纪念章时问他,“你这里能做的,唐山为什么不能?”
冉回答说,“唐山跟青龙没法比。青龙是农业县,让老百姓出去防震,啥损失也没有。大伏天的也就是蚊子多叮几个疙瘩呗。唐山不同啊,钢铁公司、开滦煤矿,作决策的人自己不敢作主。”
参考资料:
《揭秘:唐山地震前准确预测遭冷遇》—时代商报
《冉广岐与“青龙奇迹”--谨以此文纪念周总理逝世36周年》—柴卫东(红色文化网)
《一道令保一县:唐山地震“青龙”奇迹解密》—石家庄日报
《“唐山大地震”震前预警》—中国新闻网
《唐山大地震曾被工作人员准确预测但遭冷遇》—重庆晨报
《唐山警世录》—张庆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