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全球格局演变的背景下,中非合作与南南合作正处于关键阶段。“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非合作转型,同时面临债务可持续性、环境影响等诸多挑战。与此同时,非洲国家自主性不断增强,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争夺话语权。对此,中国需积极应对挑战,开展有意义的改革,将中国倡议和非洲愿景更好地结合,优先考虑能力建设和长期伙伴关系,巩固在“全球南方”的地位,助力南南合作实现新发展。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 者

哈尼·贝萨达 (Hany Besada)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非洲研究所高级客座研究员

约瑟夫·英格拉姆(Joseph Ingram)

加拿大全球事务研究所研究员 加拿大南北研究所前所长 前世界银行驻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特别代表

成长、机遇与挑战是中非关系演变历程中三个极具代表性的关键词。起初,双方的合作主要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采掘业,但近年来的种种发展态势显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中非关系正步入一个转型阶段。这一倡议框架常被视作南南合作的一座灯塔,有望将中国的角色从发展合作伙伴提升为能够携手应对全球挑战的战略盟友。

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环境中不断扩大影响力,它必须证明其能够应对新出现的挑战,特别是在地缘政治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可持续性和公平性问题,促进互利共赢。

在国际格局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中非合作也不断演变。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美国在气候行动和对外援助方面的政策可能缩减,这赋予了非洲国家更大的主动权,让它们在与外国投资者和援助国政府谈判时可以争取更有利的条件。这一战略定位可以推动南南合作更紧密地与非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气候适应与减缓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然而,各方对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正与日俱增。非洲国家债务水平的不断攀升,再度激起了有关南南合作现有融资模式在道德、透明度以及有效性方面的诸多争论。批评者指出存在“债务陷阱”,强调现有的所有外部融资都必须提高透明度,强化问责制,加大优惠力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近期发布的报告也倡导开展配套改革,以加强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的治理能力。这类举措不但能够降低金融风险,而且能够以更便于管控的条件吸引私人资本,这对于长期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与西方资助的投资一样,在非洲开展的“一带一路”项目也因环境和社会影响而难免招致批评。有报道指出相关项目存在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受损以及劳工权利遭侵犯等问题,凸显了加强保障措施的紧迫性。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非洲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再加上碳边境税等全球趋势的出现,都表明中国有必要重新调整自身的应对办法。中国若能把环境可持续性提升至南南合作中的优先考量位置,那么就能把自己定位成世界上的绿色创新引领者,将其投资与非洲提升气候适应性以及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愿景相契合。

全球范围内对稀有矿产的竞相争夺,突显了非洲的战略重要性。人们对那些关乎清洁能源转型的矿产愈发关注,这给南南合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当前美西方各国都在觊觎非洲的资源财富,中国必须审慎地应对这一局面。强调技术转让和价值链发展的均衡策略有助于非洲利用自身资源来实现可持续工业化发展,也与非洲联盟提出的《2063年议程》相契合,该议程展望非洲大陆能够摆脱对资源的依赖,进而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增长。

中国近期在多元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值得关注,特别是中国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彰显出其投资方向已从采掘业朝着技术、医疗保健等行业转变。这些举措凸显了后疫情时代的南南合作在增强经济韧性和促进独立自主方面所具备的潜力。通过支持数字主权和卫生安全,中国可以建立一种新型中非伙伴关系,把能力建设和长期发展置于优先地位。

现代南南合作的一个标志是非洲国家自主性的日益增强。非洲各国正借助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等平台,构建契合区域优先发展事项的贸易与投资框架。这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改变了传统的援助国和受援国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推动非洲大陆更好地实现自力更生铺就了道路。

现在越来越多的非洲各国政府也开始在为合作设定条件了,强调技术转让、本土能力建设和共同治理。例如,一些“一带一路”项目已经体现出非洲对于实现一体化贸易和工业化的渴望。通过与非洲大陆自贸区等倡议协同配合,中国能确保南南合作始终具有重要意义,且能够对非洲不断演变的需求做出积极回应。

下一阶段,“一带一路”倡议必须要解决过往不足,实现更包容的增长和更完善的治理。项目透明、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战略必要。中国应积极拥抱这些原则,让其在非洲的项目与非洲发展愿景框架相配合,提升影响力和认可度。

扩大数字和卫生合作为加强南南合作提供了另一条途径。新冠疫情凸显了“全球南方”国家卫生系统的脆弱性,而数字技术的迅速普及则凸显了跨越传统发展障碍的潜力。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可以增强发展韧性,减少对外部系统的依赖,建立互利共赢的真正伙伴关系。

中国与美国对非洲矿产资源的关注凸显了非洲大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核心地位。非洲领导人必须借助中美的关注,在谈判中争取能够推动区域工业化、实现清洁能源目标的相关条款。例如,一些北非国家正在积极探索太阳能和风能项目,为欧洲供电。这些举措体现了非洲正在将自身定位成绿色创新领域的引领者,并受益于优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南南合作框架。

中国能否成为南南合作的全球领导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消除外界对于其“不过是21世纪新殖民主义翻版”的误解。要实现这一点,中国必须加强对优先考虑合作而非重商主义的领导力承诺。公开承诺加强全球伙伴关系,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提升中国在“全球南方”及更广泛的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南南合作的未来在于建立超越交易关系的伙伴关系。这就要求合作的重心从资源转向多元化投资,帮助更多非洲经济体提升价值链,从而实现非洲的区域发展愿景。

在中国、美国和其他大国在非洲争夺影响力之际,非洲领导人迎来了独特的机遇,可以塑造符合自身发展重点的南南合作框架。通过战略性地利用外部各方利益诉求,非洲可以推进其工业化、绿色能源转型和数字化转型。这一愿景植根于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彰显了南南合作的真正前景。

中非伙伴关系正处在十字路口。通过实施有意义的改革,应对当代挑战,中国可以开创一个合作的新时代——一个雄心勃勃、负责任并反映当今发展需要的时代。这样的伙伴关系不仅将重新定义南南合作,还将巩固中国作为“全球南方”其他国家战略盟友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Collaborative evolution"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实习生陆添玥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