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来讲《楞严经》,前面讲完了一心三藏,接着是:

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音铎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

「译文」:“为什么世间的三有众生,和出世间的声闻缘觉等,用他们自己所知道的心,来测度如来的无上菩提?用世间的语言,来进入佛的知见。”

「解读」:所谓世间的三有众生,即是三界:一是欲有,二是色有,三是无色有。

一旦通过修行超凡入圣之后,便有四圣,即:小乘声闻的阿罗汉,中乘缘觉的辟支佛,大乘菩萨,佛。

这里只说了声闻、缘觉二乘人,因为他们虽然超凡入圣,已了分段生死,但还不究竟,所以还是在用所知心测度无上菩提。

三界有情众生,以及二乘人,皆是用所有能知之意识妄心,想要推测筹度,如来所证的无上菩提。

可是无上菩提是不可思议的,此菩提非识所知,非心所测,只能以如如智,方可契入,怎么能用所知之心,妄自测度呢?

所以大道在心行处灭,言语断道,那么你用世间语言如何能入佛之知见呢?但有言说,已然非道也,故不立文字及语言。

故古人云:“妙高顶上,从来不许商量;第二峰头,诸祖略容话会。”

因为佛性什么都没有,真空绝待,什么都没有,你怎么言说?一言说不就说明有个东西让你说吗?那你就给他立了名字。

所谓道可道,非恒道。可以言说的道,都已经不是那个大道了。

所以言语说不到,情识不能及,不可言说,说了即不是,故“动念即乖,举心即错”。只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才能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