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龙

“每加一箱油被偷走1.5升”“一个半月逃税131万元”……1月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揭露了加油站利用高科技手段偷油、逃税的不法行为,并报道了公安部门重拳打击加油机计量作弊犯罪的相关成果。“如何有效治理加油机作弊”再次成为全网热议的话题之一。

毋庸置疑,加油机作弊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给国家税收造成巨大损失。通过查询过往新闻可以发现,监管部门与加油站“油耗子”之间的较量一直在持续。而近年来,从全国到地方的专项整治行动也是斩获不断。尤其是2023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公安部、商务部、税务总局等部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全链条打击加油机作弊违法犯罪。到2024年5月官方公布的消息显示,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共查办加油机作弊案件1249件,涉案金额20.02亿元,罚没金额6.97亿元;刑事立案打击84起,刑事拘留200人,有力规范了成品油零售市场秩序。

专项行动成效固然值得肯定,但这些惊人的数据也让人看到了加油机作弊问题的严重性。

加油机作弊现象为什么屡禁不绝?综合官方公布和媒体报道的信息来看,一是当前加油机作弊呈现出科技化、团伙化、链条化等特点,隐蔽性越来越强,查处难度日益加大;二是法律震慑作用不够,违法成本低、回报率却很高,导致一些黑心加油站肆无忌惮,屡查屡犯;三是消费者举报举证困难,难以有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因此,要想有效治理加油机作弊行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需要从多维度入手,在细微处下功夫。

在法治方面,针对《计量法》的修订,除了市场监管总局提出的“加大对利用计量器具作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外,还有必要将制售加油机作弊软硬件的生产经营者一并纳入从严惩处范畴。其次,参考《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将加油站“利用具有作弊功能的计量器具构成欺诈的,适用‘退一赔三’规定”的惩罚性赔偿条款也写进修订后的《计量法》中。第三,建立黄牌警告制度和计量失信退出机制,借鉴集贸市场给“缺斤少两”商户挂黄牌的经验做法,也给违规加油站挂上黄牌,对屡教不改者还要逐出行业领域,终身禁入。这样既大幅增加违法犯罪成本,也能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智治方面,有专家指出,要加快燃油加油机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特别是将加油站储油罐进出油量、加油计量、报税量纳入实时监管和数据共享范畴,通过大数据比对,让问题加油机无处遁形。在此基础上,能否参考餐饮监管“明厨亮灶”的方式,邀请汽车(油箱)和加油机行业专家共同研发简易可操作的加油机智慧监管软件程序,实现更高效和可视化的监管,同时也能方便消费者实时查看和取证。

在共治方面,要真正促进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有必要在鼓励公众参与监督方面多出实招。尤其是在对待来自违规经营主体的内部举报人,在给予其应得奖励的同时,更应当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防止他们因举报而遭受不公正待遇或打击报复。

正如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况旭所言,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关各方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方能有效遏制乃至根治加油机作弊现象,“让作弊者无处遁形,让诚信者‘加油’前进。”

来源 | 消费质量报

编辑 | 李星彤

校对 | 聂行

责编 | 张可

审核 | 李晓龙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