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我:李大人,能跟我讲讲您出生在哪,家里啥情况不?
李冰:哈哈,兄弟,我出生在秦国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地方,家里就是寻常百姓之家,没啥显赫的背景。不过呢,打小起我就对那流淌的水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或许这就是命运冥冥之中的指引吧!
我:那您求学的时候咋样?学了些啥跟水利有关的?
李冰:我求学那阵子啊,那叫一个痴迷!到处搜罗书籍,只要是跟水利沾边的,我都如获至宝般研读。还四处拜访那些懂行的前辈,虚心求教。像大禹治水那传奇般的事迹,我是反复琢磨,日夜思考,就盼着能从中汲取些智慧和经验,运用到咱日后的治水实践中。
我:您一开始当官都干啥了?
李冰:刚开始啊,也就是当个芝麻小官,处理的都是些琐碎繁杂的事务。但这经历可宝贵啦,让我学会了怎么跟老百姓贴心地交流,怎么巧妙地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为后来的大事业打下了基础。
我:您咋被派到蜀地去的?去之前了解那儿的水利情况不?
李冰:这是朝廷的英明决策呀!听闻蜀地水患肆虐,急需有人去整治。去之前嘛,只是大概知晓一些情况,等到了那儿,我的天呐,那状况简直比我想象的糟糕得多,真是让人头疼不已。
我:为啥要修都江堰呢?
李冰:兄弟你想想,蜀地那水,要么像脱缰的野马,泛滥成灾;要么像个吝啬鬼,干旱无水。老百姓被折腾得苦不堪言,这日子没法过呀!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修个厉害的水利工程,把这水给治理得规规矩矩,让大伙都能过上安稳、富裕的好日子。正所谓 “乘势利导,因时制宜”,这是治水的不二法门!
我:筹备的时候难不难?
李冰:哎呀,那可不是一般的难!资金短缺,人手不足,技术也落后。但咱能被这些困难吓住吗?当然不能!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咱有决心,有智慧,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我:都江堰咋规划的?
李冰:这规划可费了我老多心思啦!翻山越岭,勘察地形,日夜观察水流的走向和变化。最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把它分成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几个关键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功能,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我:碰到技术难题咋解决的?
李冰:这就得靠大伙集思广益,开动脑筋啦!就比如说开凿宝瓶口的时候,那石头硬得跟铁疙瘩似的,怎么凿都凿不动。后来大家绞尽脑汁,想到了先用大火烧,再猛地泼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这才让石头有了松动的迹象,慢慢地弄出了个样子。
我:您带着大家干活,有啥窍门不?
李冰:哈哈,窍门嘛,就是把大家当成自家人,坦诚相待,有啥说啥。做得好的,该赏就赏,绝不吝啬;做得不对的,该罚就罚,绝不手软。让大伙都明白,咱们是在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美好生活而努力拼搏。
我:您性格里的坚韧咋体现的?
李冰:这工程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一干就是好些年呐!中间遇到的麻烦那是一个接着一个,像一座座大山压过来。但我要是不坚韧不拔,稍微有点退缩的念头,这工程就得半途而废。所以呀,咬着牙也得坚持干下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我:您的智慧在治水的时候咋用的?
李冰:就好比根据水流的速度、水量的大小和地形的特点来巧妙设计工程的布局和结构。咱不跟水硬拼,而是顺着它的脾气,因势利导,让水为我们所用。这就是治水的大智慧呀!
我:都江堰建成后对蜀地咋样?
李冰:那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从此水旱灾害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土地肥沃,粮食年年大丰收。老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蜀地一下子从穷乡僻壤变成了富饶的天府之国。
我:当时大家咋看您的?
李冰:他们都把我称作 “水神”,哎呀呀,其实我就是尽了自己的职责,做了该做的事儿,能得到大家这么高的赞誉,我真是受宠若惊啊!
我:您在水利史上啥地位?
李冰:地位啥的,我还真没仔细琢磨过。只要这都江堰能世世代代造福百姓,让这片土地永远繁荣昌盛,我就心满意足啦。
我:后人都咋纪念您的?
李冰:听说后来给我修了庙,这都是大家的一片深情厚意,我实在是愧不敢当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