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与世界接轨,几乎任何事都讲究一个“与时俱进”“走出国门”,书法也不例外。很多学者认为,古人已经将笔法研究透彻,该有的都已经具备了,当代人想要有所突破,就得从国外“取经”。于是,有书法家将日本“书道”、欧美“抽象艺术”引入,与书法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能不能结合,二是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如果我们看看邵岩的“射书”、王冬龄的“乱书”和曾翔的“吼书”,就知道这些创新已经将书法带到了大众不可理喻的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人在笔墨上进行创新,也有的人在书写工具上创新,比如本文的“主角”,中书协会员王浩。他“发明”了电钻书法,将笔杆插在电钻头上,然后启动电钻,利用其转速来写字,这种科技与传统艺术结合的方式令人颇为惊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种字一般人是欣赏不了,也是看不懂的,有网友就表示“这不就是胡来吗?”还有网友调侃“都说米芾是八面出锋,电钻书法恨不得八百面都在出锋,真真正正的360度无死角出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王浩有着扎实的书法功底,而且是一位小有成就的书坛“新秀”。资料显示,王浩,字三郁,号养善,署“养善堂”,1993年生于河南商丘,他自幼喜欢书法,后考入河北美术学院书法系,还是国家画院胡抗美书法课题班成员和中书协会员。他的作品获奖很多,入展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第三届草书展书法大赛、首届全国大学生提名奖、第二届王铎杯书法大赛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注明“电钻书法第一人”“钻书”。其实,这是一种对书法线条和毛笔笔锋的探索,与曾翔、邵岩、王冬龄等人对线条、墨法、章法的探索基本一致,也包含着对传统书写工具的解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浩的草书米芾、徐渭、傅山、胡抗美等人影响,弱化了可识可辨性。逆锋起笔,入纸后动作较多,顿笔、衄挫、提按、调锋,行笔苍劲,较为流畅。善于营造迟涩、断连、虚实、轻重、疾徐的对比效果。因字赋形,墨色枯润对比强烈,抒情性、即兴性大大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看他的草书,有古法来源,并不是空谈创新,电钻书法既是探索也是一时的乐趣,没有长时间的实践,假以时日,也许会形成一整套程式。草书的创新不同于行书、楷书,往往会陷入大众不理解的“窘境”,但如果过于脱离传统笔法,就会陷于抽象艺术和行为艺术的范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