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外资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遇冷”。近日,彩妆品牌Max Factor(蜜丝佛陀)的天猫旗舰店发出店铺公告称即日起因店铺升级调整将暂时停止营业,不过在完成焕新升级后将会在近期重新开业。 南都记者发现,品牌的抖音旗舰店和京东旗舰店尚在正常运营,客服表示可正常下单以及售后。对于天猫店暂时关店一事是否会对他们造成影响,两边的客服均表示“没有接到通知”。 近年来,国货美妆崛起挤占了不少外资美妆品牌的市场份额,另一边,化妆品消费需求下降也使得外资美妆在中国市场频频“遇冷”,国内美妆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天猫店暂停运营,抖音渠道恢复运营
南都记者进入蜜丝佛陀的天猫旗舰店发现,店铺内所有商品已经被清空,店铺首页发布了“店铺公告”,称“即日起蜜丝佛陀品牌旗舰店因店铺升级调整暂时停止营业,我们将很快完成焕新升级,在近期重新开业。再次调整期间,店铺客服仍将为您提供相关服务”。
不过,其他渠道的品牌旗舰店都依然在正常运营,南都记者询问品牌在京东和抖音的旗舰店客服,双方均表示店铺依然可以正常下单以及提供售后服务,对于天猫旗舰店暂时关闭是否会对他们渠道所在门店产生影响,双方也均表示“没有接到通知”。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几日,有报道称蜜丝佛陀的抖音旗舰店也暂停了运营,蜜丝佛陀的母公司科蒂集团曾表示:“目前蜜丝佛陀品牌的天猫官方旗舰店和抖音官方旗舰店由于合作伙伴更换,暂时处于营业调整中。我们将于近期对相关电商店铺焕新升级,并重新开业。”不过截至发稿,蜜丝佛陀的抖音旗舰店已经有包括睫毛膏、粉底霜、粉饼、眉笔等产品上架销售,门店的总销量显示为2929。
蜜丝佛陀抖音旗舰店的商品页面。
天猫旗舰店的客服表示,门店的升级调整是从2025年1月1日开始的,根据其他渠道并未进行暂停运营的动作,可以推测,蜜丝佛陀的天猫旗舰店渠道更多是背后运营商合作调整的问题。
据悉,蜜丝佛陀天猫旗舰店的运营方为上海丽人丽妆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南都记者进入公司官网看到其代理的美妆品牌目前依然包含了蜜丝佛陀,但有媒体报道,丽人丽妆方面曾公开回应称“与蜜丝佛陀的合作在2024年中就已陆续结束”,目前处于暂停营业的状态,也就意味着合同是到期未续。
丽人丽妆官网页面。
外资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接连折戟
据了解,蜜丝佛陀是彩妆师Maksymilian Faktorowicz(蜜丝佛陀)于1909年创立的品牌,创始人被称为“现代彩妆之父”。蜜丝佛陀曾创造多个产品“第一”,如研发第一款便携式粉饼、第一款粉底霜、第一支睫毛膏等,甚至连“make-up(化妆/化妆品)”这个词也是由蜜丝佛陀的品牌创始人提出的。但即便如此,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似乎已然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公开资料显示,品牌高光时期曾经在线下拥有百货网点高达760个,2015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更是突破了12亿元。随后几年,蜜丝佛陀的独立品牌店却开始日渐稀少,甚至开始大面积撤店撤柜,目前品牌在线下的身影更多出现在屈臣氏这类零售渠道中。与此同时,蜜丝佛陀在被科蒂集团从宝洁收购后,母公司就表示会着力展开在电商渠道的合作与推广。但如今看来,天猫旗舰店的暂停营业似乎也显示出背后外资美妆这几年在中国市场“遇冷”的艰难处境。
就在几日前,有消息称韩国护肤品牌兰芝的专柜人员表示兰芝计划于2024年底前会在全国范围内完成撤柜,而兰芝在中国线下渠道的最后一家位于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的专柜已于今年的1月4日正式关闭。对此,兰芝品牌所属的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回应称,兰芝品牌正对部分线下渠道进行优化与调整,并积极探索新的线下渠道,旨在构建一个更为丰富多元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模式,以更好地顺应市场趋势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中国一直都是兰芝品牌重要的业务市场,品牌正在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进多维度电商平台布局。
近年来,不少耳熟能详的外资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折戟。去年1月,美国彩妆品牌贝玲妃benefit分别关闭了天猫官方旗舰店、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抖音官方旗舰店三大线上渠道;美国美妆品牌NYXPROMAKEUP于去年6月21日结束中国天猫国际上的官方旗舰店运营;日本美妆品牌高丝继在去年4月关闭天猫旗舰店后,接着又在12月底传出消息表示品牌计划在中国市场全面撤柜。
国货美妆崛起,击退外资美妆
南都记者曾报道过,外资美妆品牌近年呈现“两极化”发展态势。2024年双十一天猫的大美妆行业品牌排行Top20中,75%依旧是外资品牌,但大部分为高端美妆品牌。目前外资美妆中低端价位品牌不少已经被近年来崛起的国货品牌所代替,所谓的外资大牌“平替”光环逐渐失色。
另外,受宏观环境影响,这几年的化妆品消费市场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需求下降态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11月化妆品零售额同比骤降26.4%,放眼望去,在一众商品零售额的同比增长中下跌幅度排名第一,也是唯一下跌幅度达到两位数的品类。纵观今年1-11月的化妆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3%,也是为数不多呈现负增长的品类之一。行业甚至有声音认为化妆品行业将迎来“最寒冷冬天”。对应的,海关总署发布的2024年11月进口化妆品金额约87亿元,同比减少了9.1%,并且进口化妆品的数据在去年1-11月期间几乎全部呈现下跌态势。
可以看到,国货美妆崛起抢占消费者,叠加化妆品消费市场向性价比趋势转向,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近两年众多外资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折戟。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