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5年8月4日至8日,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雨席卷了河南驻马店地区。短短几天,暴雨中心地区的最高降水量达到了1631毫米。这场灾难性的洪水导致板桥水库等十座水库群集体坍塌,数百万人受灾,无数生命在洪水中消逝,财产损失更是难以计数。

“沿途所见触目惊心,京汉铁路的河南段破坏极其严重,铁轨甚至被洪水扭成麻花。”丁一汇院士在回忆中描述了这场灾难的惨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5·8”河南特大暴雨

来源|山东人民广播电台

暴雨发生后,丁一汇迅速带领小组前往灾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一手资料。面对现场的惨状,他深感震撼。在此紧急关头,他临危受命——“你就留在这里,专注于暴雨的研究。”

于是,他与两名同事共同组成了“暴雨组”,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始了暴雨研究。他们住在灾区附近,生活条件简陋,物质条件贫乏,但研究决心从未动摇。

从1975年8月起,丁一汇从原来研究天气动力学的中长期预报,一头扎进了暴雨的奥秘之中,一研究就是十几年。

1975年至1978年,他总结了中国大暴雨发生的天气学模型、机理以及天气学的动力、热力条件,分析了暴雨中的中尺度过程,并从理论上提出了描述中小尺度积云团作用的参数化方案。

丁一汇深信,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为了深入了解黄河暴雨,他7次前往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河南省气象局调研,其中特别研究了1958年7月中旬的黄河空前大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一汇院士

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1982年,丁一汇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进入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总台,任台长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在时任中国气象局局长邹竞蒙等领导和前辈的鼓励下,丁一汇“开辟新天地”为我国的海洋预报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正因为这段经历,在组建国家气候中心时,丁一汇被点名调到了中国气象局(原国家气象局)。199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不仅参与了筹建工作,更担任了首任国家气候中心主任。

1995年1月10日,国家气候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丁一汇着手开展“九五”国家重中之重的科技项目——“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

在丁一汇和国家气候中心700余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历经5年的艰苦拼搏,成功打造出一个集观测与预测于一体的气候监测、预测和服务系统。随后,他们又花费3年时间精心调整和完善,使得中国第一代气候预测模型达到了实用化水平。这一突破性成果填补了中国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空白。

数十载春秋,丁一汇的科研之心,始终向着“祖国需要”的方向。从大气物理平流层研究到高空风分析;从季风试验到海洋预报,再到中小尺度气象和气候变化……他的研究方向几经变换,每一次,都毫不犹豫地站在科研一线,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热情,无声却坚定地推动着气象科学的发展。

参考资料:

[1]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06(3):61-63.

[2]丁一汇 气象研究,一生无悔[OL].中国青年网,2011.03.24.

[3]风云会客厅丨对话丁一汇:气候变化“新知”[OL].中国气象报社,2024.03.19.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