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南京2025究竟哪些板块将成建设重点?

相信不少网友肯定非常关心。一方面是已置业的业主,肯定希望自己的板块能得到持续投入,板块各方面配套能得到加速升维。另一方面考虑25年置业的网友,肯定也想了解哪些板块能够得到官方重点关注,值得出手!

官方表态相当重要!这决定了未来的资金投入倾向!

今天,我们汇总了近期官媒释放的涉及板块建设的重要信息,一起来看!

PART01

河西向南

全面启动河西中央科创区建设

2024年12月31日,召开的建邺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定调:全面启动河西中央科创区建设,打造南京科创版图升级的“展示窗口”、汇聚顶尖创新要素的“中心地带”。

近年来,河西南地区,南京国际友谊公园、南外和南师附中教育集团、南京国际医院等先后落成,“空间拓展”的同时初步形成了适合精英白领工作、生活的城市功能配套,区域逐渐呈现人口高素质、城市高品质、产业高能级的“三高”特点。

建邺区委书记,南京市河西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姜宸表示,作为建邺发展的未来潜力区,河西南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不仅关系到辖区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关系到省会城市功能完善、能级提升,关系到南京在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格局中的影响力,必须在更大视野下、更高站位中“谋篇布局”,才能为服务省市发展大局提供新的强力支撑。

贯彻落实南京市委“支持河西新城聚焦科创金融、人工智能等方向建设河西中央科创区,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峰”决策部署,进一步打开河西南产业价值“天花板”,建邺区发出新的动员令——推动创新资源向河西南加速集聚,用“大衣料子”裁出“锦绣建邺”,打造创新动能强、产业规模大、影响辐射广的高水平河西中央科创区

为何在河西南板块布局河西中央科创区?

建邺区委区政府有深层次的考量:

从发展规律,国内外先进地区都在顺应科技回归都市趋势,纽约硅巷、伦敦硅环岛、波士顿肯德尔广场等都是大都市中心城区科创崛起的典型,创新驱动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预示科技诞生地已经从“生产要素集聚的工厂”转向“生活要素聚焦的城市”。

从区域实际看,历经二十余年发展,河西新城中部产业空间几近饱和,实现突破性增长难度较大,建邺亟需一个新的产业高地,承载“数据要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根据区域发展“北中南岛”空间布局,河西南是打造河西中央科创区的最佳选择。

从资源禀赋看,河西南历经多年拉框架打基础,已具备政策定位明、城市品质高、龙头总部强、科创金融优、数据资源足、企业服务好、联动创新广、人才潜力大“八大优势”,是河西新城当下及未来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建邺区拓展增量、提升能级的最大底气。

“中央科创区有两个‘关键词’:

‘中央’指的是地理区位,地处城市核心地段;‘科创’指的是发展路径和城市功能,即通过创新驱动、科创赋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南京市社科院相关专家分析,对照中央科创区的关键要素,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建邺在河西南布局河西中央科创区,恰逢其时、正逢其势。

此前,姜宸带队深入考察上海黄浦中央科创区。他认为,河西南与黄浦中央科创区有高度的共通性,都地处中心城区核心地段,龙头企业、创新人才、金融资本、先进管理等高端要素能够形成集聚,是科创生长的“最佳土壤”、布局中央科创区的“首选之地”。在河西南建设河西中央科创区,就是要在最核心的区域、拿出最宝贵的资源做科创,把河西南打造成为建邺发展的新增长极。

根据规划,河西中央科创区将分两步走:

2025—2029年:建成“青奥组团”,江山大街以南、龙王大街以北区域在小米华东总部开园基础上,加快推动南京阿里中心、恒生电子等总部全面竣工投产,推动嘉华国际、南京银行科技大厦等商办载体建成使用,明基健康产业园、儿童医院河西院区二期等高品质配套建成投用,形成高能级总部生态圈。 2030—2034年:建成“鱼嘴组团”,即龙王大街以南、秦淮新河以北,推动华侨城滨江、鱼嘴超高层项目建设,力争到2034年,高能级总部生态圈向南延伸至鱼嘴,河西中央科创区全面建成。

紧盯“三个领先”,点亮“中央科创区”

建邺区当下存量约5000亩土地,主要集中在江心洲与河西南。作为辖区发展最后一块“大衣料子”,以河西南为承载的河西中央科创区具体要怎么建?

“城市功能的核心就是吸引力。有了吸引力,人口、产业才能集聚过来。正因此,我们将优品质立形象摆在河西中央科创区建设的‘头版头条’。”建邺区城建部门负责人介绍,借鉴黄浦中央科创区推动文化、商业、休闲、办公、居住等各类资源要素有机组合的先进经验,建邺将以小米、阿里总部片区为重点,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启动南京中心地块环境整治,增加绿地供给,为周边产业人群创造高品质休闲空间,提高规划层级,参照万象城标准打造阿里总部商业载体,推动科创功能与商业、文化、办公、居住等多样化城市功能深度融合。

“城市功能跃升的同时,产业布局将齐头并进。”建邺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聚要素提能级,建邺将发挥小米、恒生电子、新国都等链主企业作用,在河西中央科创区积极导入智能驾驶、金融AI等产业板块,推动阿里重仓南京,打造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依托省数据集团,联合阿里通义、华为盘古等平台,聚焦医疗教育、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共建数据供给平台,打造全省人工智能场景应用高地。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也是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着眼建生态增活力,建邺还将做强数据、算法、算力三大支撑,聚焦重点领域建设行业大数据平台,加强“模数券”等政策工具引导,降低算力使用成本;支持企业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人才,依托高校院所建设人工智能人才培训基地;做优科创金融服务,推动政府引导基金与市场化基金联动,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天使投资、股权投资、投后增值等服务;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提供金融、法律、会计、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全周期服务,打造一流产业生态。

河西中央科创区建设的总目标是:在全省形成“三个领先”,即产业集聚度领先、创新策源能力领先、场景应用领先,打造全省“人工智能+”高地。

驱车行驶在江山大街,眺望河西南,拔节生长的楼宇载体引人瞩目。在这里,一粒粒科创种子正在萌芽,一个个创新灵感互相激荡,下一个瞪羚、独角兽,或许就诞生在河西中央科创区这片蕴含无限潜力的科创雨林里。

PART02

栖霞区

深入谋划青龙片区建设

加速推进燕子矶新城

根据南京日报报道,栖霞坚持以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促进栖霞区域协同发展的意见要求,着眼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性,深度协同、放大优势、向“新”突破,深入推进栖霞区、南京经开区、仙林大学城机制融合、资源整合,区域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一年里,栖霞区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800亿元,位列2024赛迪创新百强区第56位、县域新型工业化综合实力500强第31位,再次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区,入选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成江苏省健康区、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的一年,栖霞将进一步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栖霞新实践迈上新台阶,奋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新的一年,栖霞将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推动各片区各展所长、特色发展。

①交通方面

积极融入宁镇扬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发挥交通辐射支撑作用,全力保障推动仙新路过江通道、312国道七乡河至宁镇界段宁扬城际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强毗邻地区合作,打通城市断头路,推 动城镇跨界区域发展,完善常态化联络机制,加强产业联动、文旅资源共享。

深入推进片区发展。统筹做好新城开发和老城提升

深入谋划青龙片区建设,推动中央绿脉公园开工、孟北路隧道通车,促进产业导入和片区面貌提升。

加速推进燕子矶新城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增加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打造南京滨江新城、城北现代服务业中心

进一步激活仙林大学城创新资源,发展研创型经济,全面融入环紫金山科创带。

③教育医疗方面

促进教育医疗优质均衡发展。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15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建成4所。

实施教育系统“拔尖人才”培养工程,抓好省市优质幼儿园建设,争创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改革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促

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进一步深化“院府合作”,协同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开展市级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加快燕子矶新城医院建设,健全家庭医生机制,做优中医、康复等特色科室,打造2家省、市级慢病筛防中心。

PART03

江宁区紫金山科技城和麒麟科技城

举全区之力建设!

根据现代快报信息,2024年江宁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3150亿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0亿元。2025年江宁区举全区之力支持紫金山科技城、麒麟科技城建设,统筹推进10个领域42类改革年度任务落实。

在近期举办的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上,落户江宁的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正式授牌,43平方公里紫金山科技城加速建设,市区联动组建紫金山产业集团,构建起“实验室-产业集团-科技城”的“三次方”成果转化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紫金山科技城

如何奋进2025年,实现“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江宁区将以打好“产业科技创新提质”主攻战为抓手,全力构建顺畅贯通的成果转化机制、滚动接续的项目投入链条、高效便捷的企业服务体系。在创新强区和人才强区建设方面,以紫金山实验室、9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中科系”院所为核心引擎,组建江宁“1+9+Z”重大创新平台矩阵联盟,举全区之力支持紫金山科技城、麒麟科技城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ART04

江北核中核发力

定山大街描定2026年国庆开街

稳步推动地下空间

2025年,江北新区聚焦城市品质抓推进,锚定定山大街2026年国庆开街总体目标深化工作方案,稳步推动地下空间等建设。核中核城市形象有望加速推进!

①聚焦城市品质抓推进

持续推进全域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加强“一核、两翼、三组团、四轴带、五片区”规划研究成果宣传推介。

持续谋划职住平衡工作,推动生物医药谷、研创园等重点片区组团式、内涵式发展。

锚定山大街2026年国庆开街总体目标深化工作方案,加快规划设计、控规调整等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稳步推动地下空间、江北公安基地二期等建设,着力培育现代、国际、精致、活力的城市气质。

②聚焦交通枢纽强支撑。

突出交通枢纽总牵引持续发力,加快推进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铁路、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三大铁路项目。

确保北站枢纽工程主体结构年内出正负零11号线一期全线洞通4号线二期过江大盾构南北贯通。

推动新生圩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完成土建施工,开展4号线三期、生物医药谷低运量轻轨项目研究……(新一批地铁储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南京楼市

③教育方面

江北新区:积极创建省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确保育英二外新浦路分校、明道学校康盛路分校等9月投用

浦口区:开办百合路小学等学校,建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④医疗资源方面

江北新区:加快鼓楼医院二期、省肿瘤医院建设,推动南医大四附院争创三甲医院

浦口区:人民医院三期大楼正式投用,中医院力争通过三甲评估;

⑤支持开发高品质住宅

建立良性可持续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充分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其余还包括全力打造扬子江生态公园—浦口火车站—浦口码头“魅力江岸线”和“绿色低碳线”两条文明实践带;以及着眼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巩固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发展优势,加快筹建国家职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江苏分中心,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