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全省检察机关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自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努力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24年,全省33件案件入选全国检察机关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56个集体、40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105项工作经验被最高检推介,32项工作在全国性会议上作发言介绍。
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检察护企”与“检护民生”,是2024年最高检紧盯安商惠企重点领域和民生热点问题,在全国部署开展的两个专项行动。
全省检察机关以此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因地制宜,高质效推动两个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跟进到哪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法治作为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在“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中,全省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垄断经营、强揽工程、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化涉企“挂案”动态清零,促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督促兑现资金3.9亿余元。
创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金色名片。而知识产权作为连接创新与市场的桥梁,既是创新成果的“护城河”,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对此,我省检察机关能动履职,高标准建设合肥法务区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在全国率先设立全省分门类“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办理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案件同比增长4.8倍。
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19个涉企案例入选全国和长三角地区典型案例,省检察院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巢湖市检察院“检润巢企”护航企业发展品牌荣获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特色品牌。
坚持人民属性,坚定人民立场
为人民司法、让人民满意,是一切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中,聚焦“安危冷暖”“衣食住行”等重点领域,紧盯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全省检察机关坚持人民属性、坚定人民立场,努力把检察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淮河干流(安徽境内)全长400多公里。针对跨行政区划流域船舶污染问题,我省检察机关以事立案,充分发挥一体化办案机制作用,厘清相关部门职责,找准监督不力的主要症结,针对性开展监督。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淮河船舶污染系列案件的办理,有效推动全省船舶污染问题的系统治理,被最高检评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更高水平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典型案例。
每一个特殊群体都是一份牵挂,每一份牵挂都体现在办案实践中。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既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也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共享者。
我省检察机关探索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检察监督工作,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等方式,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为“快递小哥”等群体缴纳工伤保险。
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4个项目入选“法治为民办实事”省级项目,参与办理的南四湖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省检察院仲裁监督检察建议以第一名成绩入选“全国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
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
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主责主业。全省检察机关强化法治担当,聚焦法律监督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优化刑事检察、强化民事检察、实化行政检察、深化公益诉讼检察,不断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
简化注销登记手续,本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畅通经营主体退出渠道的便民举措。但是,一些问题企业,恶意注销登记,企图用“金蝉脱壳”的方式逃避法律责任。
针对这一问题,我省检察机关创新搭建“企业恶意注销损害当事人权益监督模型”,通过将民事审判执行案件与经营主体注销数据比对分析,对审判程序和执行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不久前,该模型在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上架,成功筛查并推动多起案件办理,在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促进市场监管部门完善注销流程、堵塞管理漏洞。
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把数字检察工作作为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已有38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上架最高检平台向全国推广,上架数量位居全国第七、长三角地区第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