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三公山碑》是东汉碑刻,此时,无论篆书还是隶书都已完备成熟。而《祀三公山碑》却以亦篆亦隶之面貌呈现出一派生拙之气,十分独特,所以为许多书家所青睐。

清人翁方纲在《两汉金石记》道出此碑的特点:此刻虽是篆书,乃是由篆入隶之渐,减篆之萦折为隶之径直。

此碑漶漫剥蚀严重,点画细微处多不可察,观之如雾里看花,只见其姿态。

后世书家临此碑大都按自家理解,自家特点来写,取之所取,遗之所不取。如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都各显异彩,各具特色。

祀三公山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祀三公山碑》

《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清翁方纲考为东汉元初四年(117年)作。该碑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为元氏县令王治岐在元氏县城外访得,东汉元初四年(公元117年)刻,篆书,10行,行17—20字。现存元氏县西北封龙山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祀三公山碑》以方笔写篆书,开篆法用笔新境界。历来作篆皆尚中锋圆笔,求其浑雄婉通;作隶用方笔,取其峻利茂密。《祀三公山碑》起笔方截,尤显古拙生辣。转折处方圆兼用,小者用圆,大者用方,别开生面地展现了一种生涩峭厉的篆书体例。与用方重之笔相吻合的是,《祀三公山碑》在结字上一改篆书纵向延伸、修长的特征,易之以方折、紧敛的结字方法。这种以方为体的篆书结字形式,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显得宽绰雄强、稳重方博,呈现出一种宽宏浩大的气象,集合了瓦当文字与汉印文字的装饰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祀三公山碑》章法独特,其虽产生于篆书和隶书十分成熟的年代,但其不囿陈规,未入流俗,大胆尝试极富新意的笔法与字法,构建宏大的章法,打破了结字惯常的对称和均衡,注意字形正侧、大小、疏密、虚实的对比,强调字形结体的自由与纵横观照,从局部到整体、从单纯到复杂,最终回归质朴之境,大大提高了全碑的视觉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徐三庚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之谦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沣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易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昌硕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克文临《祀三公山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集联三公山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童大年篆书集祀三公山碑对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