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现状正在改写,曾经“人多力量大”的豪迈,如今被低生育率和人口负增长的阴影笼罩。
持续低迷的生育率、日益加剧的老龄化、不断减少的劳动力,成为了最新的挑战。
如今中国新生儿的数量持续走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甚至跌到了负数。
高昂的育儿成本、激烈的职场竞争以及快速变化的社会观念,都让年轻一代对生育望而却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家学者们纷纷建言献策,但一些建议却引发了争议,甚至可以说是奇葩,中国生育率为何持续下降?又该如何走出困境?
一、生育困境加剧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人口因素功不可没,改革开放初期,正是靠着庞大的人口基数为经济腾飞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推动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当时“人口红利”的观念深入人心,人口数量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但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生育率反而迅速下降。
曾经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人口不足的担忧。
2023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09,远低于维持人口更替水平所需的2.1,甚至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来源:澎湃新闻)
同时老年人口比例还在持续上升,年轻劳动力逐年减少,眼看着还没够着发达国家的门槛,就要先学发达国家的老龄化了。
如果生育率继续低迷,将对未来的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以及中国的国际竞争力造成巨大冲击。
例如劳动力短缺将制约经济发展,养老金和医疗保障体系将面临无以为继的困境,而人口结构失衡也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如何有效应对低生育率的挑战,已成为中国最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
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中国的人口将会迅速下降,面临和日韩一样的困境。
到时候将不再可能有如此发展速度,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来鼓励生育已刻不容缓。
二、奇葩的专家建议
如今持续低迷的生育率,让各位专家学者们也是操碎了心,各种建议层出不穷,希望能找到将生育率力挽狂澜的妙招。
有些建议比较务实,例如增加生育补贴、延长产假、减免税收、提供普惠托育服务等等。
这些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缓解年轻人的生育焦虑,从而鼓励生育。
然而除了这些相对靠谱的建议,也有一些专家的建议则引发了广泛争议,一个个显得脑回路清奇,以至于被网友们称为奇葩建议。
例如有专家提出征收单身税,认为可以逼年轻人选择结婚和生育。
这建议一出立刻就遭到了网友们的炮轰,被认为是对单身人士的侮辱,毕竟结婚和生育是个人自由,不能强制。
还有专家建议鼓励“一妻多夫”或“多夫多妻”等制度,这些建议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完全脱离了现实,现代社会又不是古代,多配偶制天天都能吵得不可开交,怎么可能实现呢。
此外一些专家提出的“生育指标”、对不生育者进行处罚等建议,这和单身税的性质差不多,也是严重侵犯了个人生育权,是不可接受的。
这些争议性建议是博得了眼球,但也把一些专家的脸都丢光了,证明他们缺乏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也不关注年轻人的真实需求。
三、如何提高生育率?
与其想出这些不切实际的奇葩建议来博关注,还不如多关注年轻人的实际困难,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得找到症结,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要知道很多年轻人之所以不敢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养娃成本太高了。
教育、医疗、住房,个个都是大笔开销,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只有光给钱,还可以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
比如多创办一些公立幼儿园,把收费降下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让大家看病少花钱,提供更多经济适用房等等,这些都能实实在在地减轻家庭负担,让更多人敢生、愿生。
而且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女性不敢生娃,也和工作压力大时间精力不足有关,整天忙着工作,就没有时间陪孩子,所以鼓励企业提供更灵活的工作安排就很有必要了。
弹性工作制、远程办公等等都能让年轻父母更好地分配时间,留下更多精力和时间照顾家庭,此外男性也得多参与育儿。
说到社会支持也是个大问题,很多年轻父母生了孩子没人带,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上,或者求助于老人,加快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多建一些托儿所,提高服务质量,就能减轻不少负担,同时也要关注老年人的照护服务,毕竟很多年轻人还要照顾老人,压力也很大。
最后还得说说观念的问题,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想生孩子也和观念转变有关,他们更注重个人价值和生活质量,不想被孩子束缚。
虽然我们得尊重个人的生育选择,但同时也要多宣传引导,营造一个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社会氛围。
结语
中国的人口挑战迫在眉睫,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并非不可逆转,如果我们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有能够走出困境的希望。
创造更加友好的生育环境,让年轻人“生得起、养得好”,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未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