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并不是一传统意义上的暴君,而是一个躲在幕后,盘算人心,想获得名声和好处的皇帝。
朱厚璁从藩王到皇帝,从不被认可,到臣子害怕,他一路走来几十年。
几十年,嘉靖他认清了“我并没有义务照顾天下人,倒是天下人必须得照顾我”,并且又学会了该如何实现的手段。
朱厚璁先生,是一个聪明人,但格局不大,一生都是为自己享乐,找各种理由。
如果嘉靖只是一个人,没有儿子、孙子,不要面子,那就没有软肋,无敌了。
嘉靖此人,混而不昏。
在不上朝的日子里,嘉靖只做一件事,证明自己比天下人都聪明。
这件事,让嘉靖感到非常开心,感到自己非常重要。
几十年来,朱厚璁先生在和大臣的来来往往中,悟出了太极政治的真谛——政不由己出,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去争。
这招绝,做对了,皇帝的功劳;做错了,大臣的错。
责任永远在下面人身上,皇帝永远置身事外。
嘉靖朝内阁、司礼监必须具有一项生存技能,猜谜。
皇帝不发言,或者随便蹦出一两个字,让下面人不得不揣摩着圣意。
任何一句话,你不说出来便是那句话的主人,你说了出来,便是那句话的奴隶。
朱厚璁先生将这句话的精髓,全部学会了。
《大明王朝1566》开局御前财政会议,内阁成员严党和清流吵了几个回合,嘉靖只是躲在背后听着。
直到双方快要撕破脸,嘉靖才出来端水。
严党趁机提出了改稻为桑的方案,嘉靖只要能赚钱补国库亏空,其他他无所谓。他将这件事交给严党去操办,什么责任他不担。
改稻为桑果然没有好结果,严党办事不力,严世蕃不得不放大招,毁堤淹田,推进计划,结果是做了大孽。
浙江成了严党和清流之间战场,胡宗宪的奏报送入京中,嘉靖却没有看,他深深知道他开了口,责任就在自己身上。
之后财政会议嘉靖依然不出面,让内阁、司礼监去说,让他们猜谜。
嘉靖心中清楚,内阁的每一条决定,最后还得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施行。
躲在幕后的嘉靖,同意便敲一下铜磬。
严党倒台后三年,严党的家财一共有一千多万两。
内阁终于有钱了,希望将之前的欠债还了,包括官员的欠俸,当然还留了部分银子给嘉靖修宫殿。
可在嘉靖的心中,所有的银子都是他个人的。
就如同之前,鄢懋卿巡盐回来,给嘉靖私人账户100万两,鄢懋卿和小阁老各自拿了两百万两,对于嘉靖来说,严党动了他的奶酪,是不可原谅的。
内阁徐阶,是猜谜高手,明白嘉靖对财政预算不满意,于是连夜召来高拱、赵贞吉、李春芳来共同解决问题。
李春芳的兵部省出50万,高拱的吏部节约出50万,赵贞吉的户部早就准备了60万两,好歹替嘉靖修宫殿凑了150万两。
这才让内阁的其他议案得以通过,都不是嘉靖亲口说的,都是内阁揣摩他的意思做的。
一切都是为嘉靖自己的开心,对百姓只能说苦一苦百姓,对内阁来说,人头你来交,皇帝我朱厚璁来做。
嘉靖的名言,万允万当,不如一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