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在2025年新年到来之际,继《广州博物馆藏广彩瓷器》、《广州博物馆藏粉彩瓷器》二书之后,广州博物馆携手岭南古籍出版社精心筹划整整一年的馆藏陶瓷系列丛书年度“收官之作”——《广州博物馆藏青花瓷器》正式出版,将在羊城与广大读者见面。350件套精选的馆藏元明清青花瓷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为花城市民展现一场青花瓷艺术的视觉盛宴。
* 青花瓷 *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以氧化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再罩以透明釉,在1300°C左右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色调青翠、纹饰素雅、釉色莹润。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豆
青花瓷创烧于唐,成熟于元,鼎盛于明清。明洪武年间于景德镇设立御器厂生产御用青花瓷,标志着青花瓷取代青瓷和青白瓷成为中国陶瓷生产的主流,而康熙年间烧制的“翠毛蓝”,以独特的青花光泽和浓淡分层的表现手法,成为青花瓷艺术的“巅峰之作”。
明万历 青花开光花鸟纹盘
元明清三代,青花瓷不仅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13-14世纪,融合波斯中亚风格的元青花在中东地区受到了崇尚蓝白色调的伊斯兰教民族的喜爱。至今,在伊朗国家博物馆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城博物馆依然收藏着数量丰富、价值珍贵的14世纪元代青花瓷器。
清康熙 青花凤穿牡丹纹觚
明宣德、景泰年间,中国曾三次派使节出访朝鲜,先后将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赠送朝鲜王室,开创了朝鲜青花瓷历史。明正德年间,日本工匠五良太甫来到中国学习制瓷技术,他在景德镇学习五年后回国,在肥前伊万里开窑,开启了日本青花瓷制作。
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17世纪,中国瓷器大批进入欧洲,包括克拉克瓷在内的中国青花瓷在欧洲成为时尚,后来更是取代银器,成为正式宴会的餐具。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青花瓷产品畅销国内外,成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而享誉全球,特别是外销的青花瓷,凭借其典雅的色调,充满东方风情的图案,受到西方人的青睐和追捧,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寿古斋”款
“万福攸同”款
青花瓷器一直都是广州博物馆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所藏元明清青花瓷共达1425件套,包括盘、碗、壶、罐、杯、瓶等传统器型和外销的汤窝、咖啡壶、奶壶、啤酒杯等。
为全面展示我馆青花瓷藏品的艺术魅力,深入博物馆创新与共享的发展理念,我馆精选300余件青花瓷珍品,组织馆内专业团队筹备《广州博物馆藏青花瓷器》的研究和出版等工作。经过一年紧锣密鼓的筹备,克服藏品搬运、拍摄场地限制等种种困难,现该书终于付梓。书中的大部分藏品为首次向公众展示,其中包括了广州市文物总店有限公司移交我馆代管的元青花折枝花果纹菱形盘和清雍正缠枝莲纹赏瓶,特别是这件雍正赏瓶,造型挺拔秀美,胎质洁白细腻,釉面莹润光亮,青花色泽鲜艳明快,纹饰布局层次分明,是“赏瓶”的标准器。
元代 青花折枝花果纹菱形盘
清雍正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同时,读者还能在书中领略到镇馆之宝元代青花水注和瑞典国王2006年赠送的清乾隆青花斗鸡纹盘的风采,这2件历史和艺术价值兼具的青花瓷珍品背后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有所了解。
此外,为了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领略书中收录青花瓷器在造型、纹饰和青花色泽等方面的艺术之美,图版中还附上了许多局部特写的高清图片,可谓细节满满。
元代 青花船形水注
清乾隆 青花斗鸡纹盘
青花瓷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 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正如方文山美妙的歌词所写,《广州博物馆藏青花瓷器》在这个寒意渐浓的初冬季节与你不期而遇,带你走进幽蓝深邃的青花瓷世界、了解青花瓷源远流长的历史,感受青花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公众号 | 广州博物馆
视频号 | 广州博物馆
小红书 | 广州博物馆
微博 | 广州博物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