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文化即城市-澎湃城市更新文化月”落幕。

值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在“海派文化会客厅”上海张园,澎湃新闻以可赏、可游、可触、可持续的方式,跨年举办城市更新文化月。2024年12月10日-2025年1月10日,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澎湃新闻举办了“文化即城市-2024澎湃城市更新大会”、“斯文载城-2024澎湃城市更新主题展”,发布了“2024澎湃城市更新年度榜单”,推出了首部公共媒体视角城市更新专著《城市何以更新》,举行了“归还:城市性格及场景营造”、“摄影与文学中的城市更新”“代差视角的城市迭代与更新”三场分论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与同济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吴为民(右),共同为新书揭幕。

文化月期间,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常青,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Otthein Herzog,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苏童,国际钢琴大师郎朗,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孙一民,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丁树奎在内的多位院士、大师、名人曾出席系列活动,来自中央及各级政府、相关单位的多批代表团先后到展览现场参观、调研、考察。

2021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致力于以媒体力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澎湃新闻,创办城市更新IP。四年来,在政府和各行业协会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下,已形成“线上+线下”城市更新矩阵:在线上设立了“城市更新在行动”、“城市更新实录”等专题栏目及“城市更新会客厅”视频节目;于线下举办了国内首个“城市更新文化月”、首个全球院所参与的“城市更新主题展”,并在全国各地长期不间断举办“城市更新区域论坛”;以“线上”征集,“线上+线下”发布的形式推出首个聚焦城市更新项目的评选及榜单,分享城市更新经验,传扬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城市更新榜样。

城市是人类最深刻的集体工程,对城市更新的认知能力和运维水平,关系着城市的演进方向和未来命运。2022年,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团成立,迄今已拥有9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位全国勘察设计大师,1位普利兹克奖得主,1位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1位联合国和平大使……凝聚城市智识,以权威、专业、多元力量为城市更新建言献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团“更新”

文化即城市-2024澎湃城市更新大会

2024年12月10日,“文化即城市-2024澎湃城市更新大会”成功召开。大会举办3场院士讲坛、1场文化讲坛,以及4场圆桌对话。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城市演进最具持久的驱动力是文化而非其他。3场院士讲坛及1场文化讲坛皆以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城市的演进:郑时龄院士以《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为主题,指出城市的发展文化基因决定了城市的发展和传统的创造,城市文化是城市更新和城市效能的基础;常青院士以《图说建筑“三生”》为主题,指出城市更新涉及三个建筑进化的关键词,其一为“衍生”(建筑迭代进化的基本规律),其二为“再生”(建筑持续进化的适应过程),第三为“共生”(建筑合理进化的理想目标);Otthein Herzog院士以《城市文化的通用数据空间》为主题,指出以一种整体化且易于访问的方式来连接城市的文化根源,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文化数据空间”的概念得以实现;作为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重要推动者,单霁翔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指出申遗的过程,也是保护的过程、更新的过程,并提出应该保护“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深圳的城市发展历程,且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申报世界遗产。

苏童、郎朗,作为澎湃城市更新的专家顾问,出席跨界谈“新”(圆桌),以作家、钢琴家的深邃洞察与细腻触觉,共谈城市的文化之“Xin”。他们从举世瞩目的更新项目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谈起,分享了肖邦的城市、雨果的城市,指出每个城市都有各自音色,推荐音乐家与文学家“City Walk”路线,认为音乐与文学当中的人性,与城市的追求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研究中心总建筑师邹莺(左一),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苏童(中间),首位与世界五大交响乐团合作的华人钢琴家郎朗。

院长论坛(圆桌)由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鲍诗度主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彤,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建筑师牛斌,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建筑师蔡淼,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规划师司马晓,围绕“以文化为支点的城市更新”展开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新论坛(圆桌)由筑境设计董事、总建筑师薄宏涛主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丁树奎,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沈桂龙,京东集团副总裁、美国计算机学会杰出科学家郑宇,上海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时筠仑,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晖,围绕“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展开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论坛(圆桌)由英国Foster+Partners高级合伙人Martin Castle主持。来自德国的Otthein Herzog院士、gmp合伙人兼执行总裁Magdalene Weiss,来自美国的SOM设计合伙人Michael Duncan,来自法国的法国高等院校考古学与艺术史教授协会会员、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公共艺术特聘专家M. Philippe Cinquini,围绕“国际视野的文化营城”展开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澎湃城市更新年度榜单

集结了全球各地的城市更新新作,2024澎湃城市更新年度榜单于大会现场揭晓。征集期间,收到来自多位专家的推荐案例,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马国馨、崔愷、庄惟敏、孟建民,普利兹克奖得主安藤忠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唐玉恩、汪孝安、周俭、孙一民、沈迪、陈雄、李亚明等。

“宜兴蜀山古南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设计”当选“2024年度特别案例·城市更新文化传承榜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作为获奖代表发表感言,他表示,借助科技进步,项目做了“以退为进、逶迤前行、活态再生”,形成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传承地及场所环境。

“广州琶洲珠江啤酒厂更新地段”当选“2024年度特别案例·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榜样”。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孙一民表示,该项目通过整合已经成为了广州数字经济的创新核心区,规划和设计团队根据更重要的生活遗存角度去保留,同时希望在整个历史观念下去看待,希望城市更新不光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是文化增长的一个重要点。

斯文载城-2024澎湃城市更新主题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为展览撰写序言,他指出,城市既是物态的“实体空间”,也属非物态的“文化空间”。

“著城”展区展示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团关于城市更新的箴言;“营城”展区展示澎湃城市更新年度榜单(2021-2024)历年杰出案例,包括普利兹克奖得主安藤忠雄最新作品,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创新奖的景德镇陶溪川文创园区等;“筑城”展区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筑”就,展示都市针灸、新老缝合、历史风貌重塑、高层地标改造等城市更新实践。

定位展示中华城市文化的窗口,本次展览特设画家展区及摄影师展区。“画城”展区引入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毛冬华的10幅外滩作品,以“水墨外滩-生生不息的城市图腾”为主题,于传统的水墨语言中,赏味城市可持续的生长历程和独特的审美气质;“观城”展区云集了沈忠海、顾铮、周平浪等14位知名摄影师和13位作家以影像穿越时光的河流,透过了不起的城市景象,剖开如毛细血管般繁复细密的城市肌理,捕捉人们在寻常巷弄的生活片段。

回应2024年中国文化的大事件——中轴线申遗成功,展览得到“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和正阳门历史文化展”授权,将为接待申遗专家定制的正阳门箭楼券洞内中轴线光影秀等比缩放,展示于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风格最丰富的石库门建筑群——张园。通过“正阳门”与“石库门”、中轴线与黄浦江的对话,呈现城市地理、城市历史、城市格局共同熔铸成的城市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文载城-2024澎湃城市更新主题展”(局部)

作为上海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主要策划者之一,同济大学副校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娄永琪担任展览策展顾问,澎湃新闻城市更新主理人鲁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丁顺为总策展人,澎湃新闻视觉总监许海峰、澎湃新闻视觉编辑吴栋为“观城”展区策展人,展览空间设计为赵筱丹、花修堂,平面设计为源深视觉。

分论坛-归还:城市性格及场景营造

苏童在澎湃城市更新大会现场曾表示,每个城市都有各自音色。他把苏州比作笛子、上海比作钢琴、南京比作二胡、广州比作琵琶。

基于此,在2024年12月21日举行的首场分论坛,以“归还:城市性格及场景营造”为主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包亚明、AIA美国建筑师学会上海分会2025年主席魏文梅等嘉宾到场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亚明在演讲中表示,城市文化IP是城市的精神灵魂,是城市内涵的集中表达,是城市性格的符号化呈现,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特质。他指出,城市文化通过IP化实现城市与人更好的对话,让人们通过城市文化IP感受城市性格,并通过想象力留下独一无二的城市记忆点。

分论坛-摄影与文学中的城市更新

2024年12月26日,“观城”展区的部分摄影师及作家做客位于“斯文载城-2024澎湃城市更新主题展”的城市更新会客厅,共同探讨“摄影与文学里的城市更新”。“观城”引入澎湃新闻视觉创意项目“上海相册”,展示了14位摄影家与13位作家对上海这座城市的记录与描绘。

澎湃新闻总编助理、上海市艺术摄影协会联席会议主席团副主席高剑平,澎湃新闻摄影总监许海峰,《萌芽》杂志社副社长吕正,上海市艺术摄影协会联席会议主席团副主席顾华晔,以及陆元敏、罗伯特·凡德·休斯特(Robert van der Hilst)、陆杰、胡建君、丁晓文、陈宇辰、周平浪等参与“上海相册”的摄影师和作家出席该场分论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伯特·凡德·休斯特(Robert van der Hilst)在圆桌对话中表示,如今在巴黎,有百分之八十的建筑,风格都受“奥斯曼改造”影响,这让在巴黎生活四十多年的他感到有些枯燥、无聊。而每次来到上海,从新天地、田子坊到他论坛当天第一次造访的张园,不同形式的建筑和城市天际线的组合,让他感到非常激动。

分论坛-代差视角的城市迭代与更新

城市与人一样,都在迭代之中。 从以百乐门、大世界、上海音乐厅等作品与西方建筑师分庭抗礼的第一代建筑师,到以马岩松为代表的第五代建筑师出海拿下西方地标,中国建筑师与中国城市一样,在时间的流转中迭代生长。出自中国建筑师之手的一座座地标,屹立成民族崛起的一座座丰碑。

1月4日,由澎湃新闻和上海市建筑学会主办,建筑师分论坛云集从60后到90后的多代建筑师,结合对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郑时龄院士、伍江校长、曹嘉明会长、汪孝安大师的采访,以更长时间维度的代差视角,探讨“双碳目标下是否要少建”“城市发展转型建筑师如何应对”“建筑类专业寒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童明是第一代建筑师童雋的孙子,在他看来,二十世纪初,各行各业涌现了非常多的第一代,他们从西方带回了科学技术,包括教育方面的学科和专业,但是建筑师带回来的不仅是这些,还有开放的城市环境。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副总建筑师宿新宝表示,第一代建筑师是建筑师执业制度与建筑教育奠基者,是城市现代性的基石。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副总建筑师邹勋表示,从外滩二号(今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外滩十二号(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到和平饭店,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了众多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外滩第一立面最初的设计者大都为西方建筑师,其中有一个特例——由公和洋行的著名建筑师威尔逊和中国建筑师陆谦受共同完成的中国银行大楼。置身“万国建筑群”中,中国银行大楼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除了墙面带有中式的镂空花格窗装饰,铜绿色琉璃瓦四角攒尖顶也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邹勋表示,第一代建筑师出国去学这门学科,不单单是为了谋生,他们的作品中,饱含强健民族、复兴文化的思想。

针对过去数十年大规模建设取得的成就与遗留的问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副总建筑师邹子敬表示,过去的大规模建设解决了居民基本生活的城市底线问题,带来新的发展如就业等,理论物理学家杰弗里·韦斯特在《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中指出,城市扩大到2倍规模时,消耗的能量是0.7倍,因此城市应向集聚进一步发展,而集聚也会带来创新和涌现。他认为,目前城市的问题,主要是“留不住(人)”和“(人)不想留”,如何解决,有赖于更长时间的思考和行动。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张海翱结合《百年孤独》马孔多的变迁,认为城市的发展可能没有一个圆满的答案,过去大规模的发展会有大规模的问题,当下的城市更新行动也未必不会造成问题。他提出,建筑师只是城市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中的一环,我们要把自己定位为实际解决问题的人。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向上表示,同行们正在试图通过“走出去”来实现产能去化,从前是走出上海,现在是走出国门。

goa大象设计总建筑师、合伙人王彦表示,大规模快速发展中,不断复制,造成千城一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发展速度慢下来自然也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希望“慢下来”可以为追求更高质量的建筑发展提供良性的环境。

Wutopia Lab创始人俞挺为给出他对城市更新的定义:城市更新是一个不断的、带有感情的、记录建筑跟城市成长变化的、可持续性经营的、领先的、具有活力的生活文化行为。关于可持续经营,他以茂名路两边的张园和丰盛里为例,一边是全球新品首发地、高端品牌首选地、海派文化聚集地,一边是由若干个主理人自下而上打造的吃喝玩乐街区,非常有趣。他强调,城市更新对他来说不是一个课题,是我们开始真正创造精神文明的好机会。

关于建筑类专业寒冬,上海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文杰表示,面对寒冬,大家可能要打破原来的模式,就个体从团队来说,只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一条路,相信建筑师这么一个古老的职业,不会走到尽头,一定会有新的需求。而且随着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或者说人民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建筑师还是有很多的发展的空间。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丁顺表示,社会需求也好、经济技术发展也好,把行业推到一个深刻变革的状态。结合日本在“失去的30”年间走出了全世界最多的普利兹克奖得主,他指出,并非快周期才可以产生优秀的建筑师。

上海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刘琤表示,城市发展告别快周转周期,其实是逼着建筑师沉淀下来,谁能够跑到最后,其实拼的是坚持和耐力,找到让职业生涯持续的方法。

本届澎湃城市更新文化月由上海硕风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大会的支持单位,上海市建筑学会、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城市家具分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

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上海市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主任郑时龄院士说,城市更新是永恒的主题。跨年、跨界、跨世代的澎湃城市更新文化月落下帷幕,而澎湃城市更新项目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