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19.9 块的电影票又回来了!之前的电影票那是一年比一年贵,贵得都畸形了,我是真的撑不住了。不知道您是不是和我有一样的经历,原本挺想看电影的,结果一打开买票软件,看到票价就犹豫了。这票价还不如去吃顿好的,至少更爽一些。
这可不是你一个人的错觉。从 2016 年到 2025 年,全国平均票价一路上涨。如今一线城市的平均票价已经超过 51.1 块。可电影票卖这么贵,电影行业到底有没有赚到钱?说实话,都没怎么赚。去年上半年,15 家影视公司合计总营收 139.49 亿,同比下降 3.9%。万达电影和金逸影视的电影放映业务,毛利率降到了 2.5%左右,差不多不赚钱了。幸福蓝海的发行和放映业务,毛利率甚至跌到了负 11%,这简直就是亏本买卖。那为啥这么惨?
因为总票房差。比如 24 年的平安夜票房血崩,只有 3080 多万,这啥概念?是过去十年最差的,只有 2011 年的 33%。
那问题来了,电影市场到底咋了?这么贵的票价,钱到底进了谁的口袋?现在票价降下来了,电影行业后面会变好吗?我这好奇心是按不住了,研究了一圈,只能说曾经那虚假的繁荣,终于撑不住了。
咱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电影票的价格到底是咋定的?咱们的电影一般是制片方、发行方和影院三方一起分票房收入。2012 年的时候,推出了一个最低票价机制。要是电影院卖票低于某个约定好的价格,分给制片方和发行方的钱就少了,这少的部分得影院自己掏,影院可不傻,这种亏本买卖没人愿意干,所以没什么动力卖超低价票,甚至会主动守住价格底线。那前两年不是有 9.9 块的电影票吗?
那是票务平台疯狂补贴烧钱,这是互联网行业的常规操作,烧钱打价格战抢市场。说实话,那段时间烧钱效果挺不错,总票房和观影人数快速上涨。整个巅峰在 2019 年,年度票房干到了 642.66 亿,城市院线总观影人次达到 17.27 亿。到这,票务平台的推广任务基本完成,猫眼和淘票票这两家就坐不住了,手开始往上升,不仅参与发行环节,还通过手里的用户数据指导电影制作。
说白了,他们觉得钱烧到位了,观影习惯培养好了,以后不烧大家也会去院线看,而且觉得自己有数据了,知道流量密码,直接给观众他们认为观众想要的就行。所以您有没有发现,这两年大制作电影越来越少,多了很多小品电影,像《你好,李焕英》《满江红》《保你平安》等等,都是小品喜剧演员转型演的。
电影行业本质上是流水线工业,逻辑很简单,大数据显示这些演员有人气、能扛票房,可能就重点请他们,宣发资源也往这边倾斜,票房排片也优先给他们。从基本逻辑上说,这没错,对吧?肯定做概率大的生意。可这里面没人问观众愿不愿意,特别是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家不太愿意多花钱去大银幕上看那些流量的脸。
说实话,那些片子也没啥大特效,估计成本主要花在请演员上。那我多等段时间,网上不也能看吗?在电视上看看,好像也没啥大问题。所以票房差这问题,真不是降个票价就能解决的。说实话,像我这样的普通观众,哪怕票卖 9.9 块,也得想想这电影值不值得花两小时去看那几张流量脸。要是电影圈学不会尊重内容、尊重观众,票房永远都回不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