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陕西省黄帝陵保护条例》,依法加强对黄帝陵的保护和管理,彰显黄帝陵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标识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中华民族的最大公约数就是黄帝陵,在海外,走到哪儿,一谈黄帝,就有亲人。”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说,《条例》的出台,将这种文化认同提升到新的高度。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海内外中华儿女“溯源、寻根、凝心、铸魂”的精神家园和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
陕西台盟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杨远:“对于我们来说有特别大的指导意义。两岸交流,把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感和文化的传承更好地融入进去。”
《陕西省黄帝陵保护条例》,共5章31条,将于2025年4月1日起施行。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一处赵虹:“保护黄帝陵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制定黄帝陵保护条例,有助于社会各界对黄帝陵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院长、法学博士井凯笛认为,《条例》的出台,将道德的“软尺子”上升为法律的“硬刻度”。井凯笛:“只有有专门的立法,相应的行为和管理才会有依据,我们在开展相应的活动的时候才会有规范,社会公众的权利与义务的边界才会更加的清晰和明了。”
《条例》对每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和重阳节民祭等其他祭祀活动,以及文化保护传承、各相关部门责权利、保护区域界定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黄帝陵基金会理事、西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王春泉表示,《条例》产生了很好的“聚合力”。
王春泉:“《条例》的出台把过去松散的各种各样形态和方式整合在一起,最后的目标是:共同参与、共同阐释和共同挖掘,使黄帝陵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告诉记者,我国对黄帝陵保护立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禁止破坏黄帝陵的生态。这次颁布的《条例》中,对黄帝陵的古树名木制定了专门保护条款,为全球华人营造良好寻根环境。
肖云儒:“黄帝陵立法会带动全中国各地在生态绿化上,在心态绿化上这个步伐。它会给全国的文物保护跟绿化做出一个表率,营造了一个很好的世界华人归根问祖的环境,对于祖林的保护,就是保护自己的根脉。”
来源:起点新闻
黄陵融媒体中心发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