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小事,也是“国之大者”,桩桩件件,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切的牵挂。“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的句句叮咛让人倍感温暖、深受鼓舞。
回首2024年,省委省政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各族人民。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保障人民健康、全面完成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从年初制定的十大类44项民生实事工程“清单”到年尾交上的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青海用务实举措托起了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稳稳的幸福。
让群众住得更安心
进入腊月,河湟谷地的年味儿逐渐浓郁起来。走进位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金田草滩新村,村里的主干道及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在杨忠才老人家里,他和老伴儿正在宽敞明亮的新居里逗自家的小狗,房间角落里空调正呼呼吹着热风。
“我们家的户型是120平方米,政府帮我们免费配备了一些配套基础设施,搬过来快两个月,住着特别安心温暖,这份温暖不光是住在房子里面的温暖,还有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老人兴奋地介绍自己的新家。距离金田草滩新村2公里外,是一片被砂涌夷为平地的空地,老人曾经的家就在这片空地上。
2023年末,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海东市3个县42个乡镇16.12万群众受灾,民和县金田村和草滩村部分群众的亲人和房屋更是被无情的砂涌掩埋吞没。在悲痛中奋力前行,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东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带领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众志成城家园新,涅槃重生满庭芳。一年过去,36527户农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维修加固重建的校舍、新改建的医院、卫生室、乡镇文化中心等投入使用,实施的消防救援提升项目和避险搬迁安置项目从根本上解决受威胁群众的安全问题……当前,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灾区群众正在向着“山下有新村、山上有基地、振兴有产业、幸福有盼头”的新生活奔去。
在全省更广大的农牧区,青海稳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构建乡村建设省、市州、县、乡村“四级”协同推进工作体系,因地制宜提升农牧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质量水平。目前已累计实施1200个和美乡村建设,覆盖全省80%的行政村;实施农牧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1402户,并探索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同步解决部分农房抗震设防不达标、抗震性能较差等住房安全问题。
当我们将目光从山乡投向城市,涉及无数市民的老旧小区改造,这是城市发展中的“民生大事”。2024年,青海共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7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322套,城市危旧房改造248套,发放租赁补贴4843户、1453.92万元;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0部,启动改造15年以上老旧电梯400多部。
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共享
岁末年初,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希望村几名年轻人银行卡里收到了2024年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他们准备好好过个年。柯鲁柯镇紧邻德令哈市光伏产业园区,园区内有青海中控、中广核德令哈等新能源企业。立足企业项目建设等需求及村民务工需要,德令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为双方搭建双向供需平台,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
不断推动产业带动就业,2024年青海相关部门围绕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会同有关部门从政策扶持、用工服务等方面制定了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工作措施。在产业就业政策支持下,西宁经济开发区一批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累计带动就业2.7万余人。海南藏族自治州构建“光伏产业+绿色养殖+生态保护”融合模式,全年光伏新建项目累计吸纳务工3442人,年人均收入达到6.82万元。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群众“关键小事”、民生“头等大事”。青海以打造“青海e就业”特色品牌为牵引,统筹实施职业技能提升等六项工程,为就业困难等重点群体提供服务,同时着力构建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在2024年12月,青海集中一个月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多渠道全方位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
民生冷暖,枝叶关情。挥手2024年,最动人的是人民情怀,最暖心的是民生温度。青海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缩小区域、城乡、人群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差距。
——全面建成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全省参保患者用药保障水平,新版药品目录2025年1月1日起落地执行。
——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从7个方面制定26项具体措施,加快推进全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让出行更便利,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1万公里,高速(含一级)公路里程达5150公里,实现所有市州、76%的县城通高速公路,所有县级行政节点通二级及以上公路。
——环湖赛、青超联赛等赛事激情燃动,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普遍开展,民族地区体育得到充分发展……
关注“一老一小”
守护“朝夕美好”
“一老一小”牵动万千家庭,青海瞄准“一老一小”难题不断推出务实举措,成为全省不断纵深推进民生领域改革故事的生动注脚。
“您腿脚不方便,我帮您去交电费。”“这两天要降温,您注意多加件衣服。”“家里缺什么您跟我说,我去帮您买……”在一声声嘘寒问暖和关心帮助中,幸福养老管家成为了西宁市湟源县城关镇银河湾小区老人们最贴心的陪伴。
2023年10月,西宁市创新开展“五融五员幸福养老管家”为老服务新模式,整合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全天候的养老服务。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养老管家们凭借专业素养和温暖爱心,殷切为老人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老年群体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守护,赢得了老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青海持续将养老服务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采取“多元+”方式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通过动态优化调整全省养老设施布局,已构建形成由205个养老服务机构、249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403个农村互助幸福院组成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同时,进一步推动社区老年食堂改造和新建工作,积极探索城市、农村、牧区老年助餐服务有效路径,鼓励各地设置社区老年助餐点,按照供需并补的思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加强农牧区老年助餐服务。
在“幼有所育”方面,2024年青海印发《青海省推动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措施》在确保政策实施方面提出,新建居住区,按标准配套建设托育服务设施,扶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建设托育机构,并建立托育服务考核激励机制,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中符合条件的婴幼儿家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困难家庭托育降费补贴机制。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回首2024年,青海在民生保障领域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眺望新的征途,青海将在民生福祉的画卷上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向着实现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阔步前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