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的界定并非主观臆断,而是需经过国家严格认证的程序,其严谨性不容置疑。试想,若仅凭个人意愿,将一部iPhone定义为刮痧工具并宣称其为医疗器械,这显然是荒谬且不切实际的。近期,关于广东省医保个人账户能否用于购买华为手表的讨论沸沸扬扬,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华为Watch D2是否属于医疗器械范畴?
据公开信息,华为确实拥有生产及销售部分医疗器械的资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智能手表,仅凭其具备血压、血糖监测功能,就能自动归类为医疗器械。事实上,非专业医疗器械所提供的测量结果,更多被视为一种娱乐性质,而若医疗器械的测量结果不准确,则可能触犯法律底线。
以小米血压手表H1为例,它同样是一款经过国家认证的医疗器械,更准确地说,它是一款便携式微型手腕血压计。相较于传统血压计,该设备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血压监测,自动定时测量,这对于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数据显示,约有30%的高血压患者存在昼夜血压节律异常,其中晨峰高血压尤为常见。因此,24小时血压监测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若以华为Watch D2能否纳入医保为衡量标准,那么其他类似功能的蓝牙血压计等医疗器械是否也应一视同仁?显然,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合理。从智能穿戴领域的角度来看,这类设备虽然在功能上有所突破,但在佩戴舒适度上却远不及普通手环或手表。以华为Watch D2为例,其血压监测功能需要在手腕处设置气囊,加压减压的过程与传统血压计无异,长时间佩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不适感。
对于没有医疗需求的人来说,他们更可能选择价格亲民、佩戴舒适的华为手环(如售价约200元的款式),而非为了一个血压监测功能而牺牲佩戴体验。因此,将这类设备纳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实际上并不会造成医保资源的浪费。毕竟,这是个人账户内的资金,而非统筹部分,消费者有权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做出选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