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期,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宣布,以色列与哈马斯已就加沙地带停火达成协议。此消息一经传出,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也为饱受战火摧残的加沙民众带来了和平的曙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资料图)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此次停火协议的达成可谓历经波折。在谈判的最后阶段,双方通过卡塔尔、埃及等调解人传递纸片来沟通撤军及人员交换细节,直到宣布协议前10分钟,谈判仍在紧张进行。

协议的达成与多方面因素有关。2024年12月中旬,哈马斯前领导人辛瓦尔被杀、黎巴嫩真主党遭受重创、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倒台等事件,使得谈判态势发生了决定性转变。不过,双方人员交换、以军撤离加沙的具体谈判直到2025年1月才出现突破。

停火协议内容较为详细,将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于1月19日开始,为期约6周。在此期间,哈马斯将释放33名被扣押人员,这些人员包括儿童、妇女(含女兵)以及50岁以上的老人等。作为交换条件,每释放一名以色列女兵人质,以色列需释放50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每释放一名其他女性人质,以色列则要释放30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以色列也将允许一定数量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地带,并开始从加沙人口稠密地区撤至加沙与以色列边界地区,加沙流离失所民众可返回加沙北部家园。

此外,以色列军队将逐步从加沙与埃及交界的“费城走廊”撤军,并在协议生效后不迟于第50天完全撤出。在协议第二阶段,哈马斯将释放所有剩余的存活被扣押人员,以换取以色列释放更多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同时以色列需从加沙地带全面撤军。第三阶段预计将解决双方人员的尸体交换问题,并在埃及、卡塔尔和联合国的监督下开始加沙的重建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以冲突(资料图)

然而,协议的执行面临诸多挑战。历史上,巴以之间有不少停火或和解协议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此次也不例外,双方长期军事对立导致互信缺失,在协议达成和生效的关键节点就多次产生分歧。比如,协议生效当天就较原定时间推迟近3小时,原因是以色列称未收到哈马斯提供的被扣押人员名单,随后以军还袭击了加沙地带北部和中部的多个目标。

从以色列内部来看,停火协议的达成削弱了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执政基础。协议生效前,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部长本-格维尔宣布辞职,他领导的极右翼犹太力量党退出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执政联盟。该党在联合政府中占有一定席位,虽然退出后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执政联盟仍在议会中占微弱多数,但如果引发更多极右翼议员效仿,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执政联盟将可能失去议会多数席位,或被迫提前举行大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以冲突(资料图)

从外部环境来看,加沙停火协议生效后,以色列同胡塞武装之间的冲突成为地区新焦点。以色列和胡塞武装互相袭击的频率升高。胡塞武装表示,在加沙停火协议生效后,将停止对以色列的攻击,但前提是以色列必须履行停火承诺。一旦以色列被控违反协议,胡塞武装可能会继续采取军事行动。此外,伊朗与胡塞武装关系密切,而以色列长期将伊朗视作主要威胁,倘若伊朗加大对胡塞武装的支持,可能促使以色列把胡塞武装视为更直接的威胁,进而采取更激烈的行动。

美国一直是以色列的最大盟友和支持者,向其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和政治保护。若没有美国的袒护和支持,以色列或许难以多次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置若罔闻。美国在本轮巴以冲突中的态度和行动也备受关注。尽管美国在斡旋停火协议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一些美国官员的行为和言论引发了争议。例如,美国前负责巴以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安德鲁・米勒已辞职,此前他曾透露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没有设置具体的限制或“红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塔尼亚胡(资料图)

巴以冲突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据统计,以军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已导致大量巴勒斯坦人死亡,加沙地带的230多万人几乎都经历过流离失所,当地陷入严重人道危机。如今,加沙地区民众急需食物、水、御寒物资和药品等。

加沙地带的局势依然复杂且充满变数。哈马斯虽然在某些方面做出了让步,但它依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扎根于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情感和对以色列占领的不满之中。以色列方面尽管在军事上占据一定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国际社会普遍希望双方能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停火机会,切实履行协议内容,为巴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创造条件。毕竟,无论是巴勒斯坦人民还是以色列人民,都已经在这场漫长的冲突中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和平是双方共同的期盼,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未来,各方需共同努力,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实现巴以地区的长治久安。唯有如此,才能让加沙民众真正迎来和平与安宁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以冲突(资料图)

展望未来,巴以地区的和平之路依旧漫长且崎岖。这份停火协议虽为加沙民众带来短暂喘息机会,却只是迈向和平的第一步。在后续执行过程中,各方需时刻关注协议的落实情况,确保双方切实履行承诺。国际社会应积极发挥监督与协调作用,为巴以双方搭建更有效的对话平台,推动双方在领土争端、难民回归、耶路撒冷地位等核心问题上进行深入谈判。同时,国际社会还应加大对加沙地区的人道主义援助力度,帮助当地重建基础设施、恢复经济,让加沙民众从根本上摆脱战争创伤,重燃生活希望。只有这样,加沙民众才有可能真正迎来和平与稳定,巴以地区也才能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