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送礼有规矩,老人常说这“5不送” - 过年送礼攻略来了

过年送礼这事儿,我干了这么多年记者,听了太多故事。前两天还碰到一位老大姐在超市挑选年货,她拿着一盒梨犯愁,说是想送给婆婆,又怕这梨的寓意不太好。这下可勾起了我的兴趣,赶紧跟她聊了聊。

我们老百姓过年送礼,还真有一套说道。做了20多年民生报道,我发现不少老人都会说“过年5不送”。年轻人可能觉得这太迷信,但背后也有咱中国人处世智慧。

这“5不送”都有啥?

过年走亲戚,钟表可别送。咱老百姓都说“送钟”跟“送终”太接近了。去年我采访一位退休老教师,他家就收到晚辈送的钟表,老人家虽然没说啥,但心里多少有点不痛快。

梨子也不太合适。“梨”跟“离”一个调调,我采访过的好些老人都说这个忌讳。有个年轻人给长辈送了个梨,人家长辈当场就说:“你这是盼着我们分开呐?”弄得大家都挺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伞也要避开。“伞”和“散”谐音,不少老年人觉得这预示着家散人分。一位社区的张阿姨告诉我,她收到亲戚送的伞,心里就老觉得不踏实。

鞋子也别送。不少老人跟我说,怕有“穿小鞋”的意思。前几天我去采访一户人家,老人家就在感慨,说自己年轻时不懂事,给亲戚送过鞋,现在想想真不应该。

蜡烛更是大忌。过年是喜庆日子,蜡烛容易让人想到不吉利的事。我在社区做调查时,好多老人都说这个绝对不能送。

那到底送啥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春节,我们老百姓在食品、烟酒上的花销占了过年支出的大头。基于这些年的观察,我给大家支几招:

茶叶和水果挺不错。茶叶寓意“和气”,橙子代表“大吉”。一位退休干部跟我说,他最爱收茶叶,既实用又有面子。

糖果点心也行。去年我跑市场调查,发现不少人买糖果当礼物,图个“甜甜蜜蜜”。

保健品得掂量着送。有些老年人不爱吃保健品,怕有副作用。我建议大家先了解清楚老人需求,别一股脑儿就往保健品上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年送礼的门道

价格要适中。根据我这些年观察,送礼太贵重反倒让人压力大。市场调查显示,一般家庭过年送礼,两三百块钱一份比较合适。

要看对方喜好。采访中遇到不少尴尬事,比如有人给糖尿病患者送甜食,给高血压病人送咸货。这些都得提前打听清楚。

包装要体面。不用太奢华,但要整整齐齐的。一位老人说得好:“礼轻情意重,包装要周到。”

年三十前最好送到。临近年关,大家都忙着准备年夜饭,这时候送礼容易添乱。我建议大家趁早把礼物送到,让收礼的人也能从容安排。

过年送礼就是个表达心意的事,关键是要用心。我们这些老同志的经验就是:别光想着送啥,更要想想收礼的人需要啥、喜欢啥。这样送的礼物才能让人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