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ngyue.ws.126.net/2025/0126/79085f92j00sqozuo001bd200s100kyg00it00e1.jpg)
经常到大洋圩晃,入圩必定经过大洋桥,所以,两年以来,一直关注着大洋圩头的乐洋桥。
看着乐洋桥的记载,有过认知,《桂平人文:城乡史话之七——上都里(大洋大湾),乐洋桥对联谣传》
看着乐洋桥的古旧,有过感叹,《桂平人文: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风雨乐洋之修修补补大洋桥》;
看着乐洋桥的拆修,有过疑惑,《桂平人文:行桥睇桥之大洋乐洋桥感悟——乐洋普渡何日再现?》;
看着乐洋桥的故事,有过好奇,《桂平人文: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风雨乐洋之镇宅麒麟兽传奇》;
如今,乐洋桥的重修一新,那就继续它的故事。
![](http://dingyue.ws.126.net/2025/0126/d161bf52j00sqozuo002cd200u000bhg00it0076.jpg)
大洋桥,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成于光绪二年(1876年),为桂平大洋圩周边,远至玉林部分区域的众多各乡村乡绅,百姓所捐资,出力而成。如今,桥头风雨桥里的几十块石碑刻,依然清晰可见那些为建设乐洋桥而捐资的人们留下的名字。
乐洋桥建成以后,直到早个十年八年,依然是桂平,玉林两地往来的重要桥梁,方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往来大洋河两岸,为发展两地方方面面的往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只是由于时代改变,交通方式的改变,在一百五十年前的那个晚清时代的条件下建设的乐洋桥,已不适合当下社会交通的需要,于是,更为现代的钢筋水泥大桥取代了它的地位。
历经一百五十年的乐洋桥终于可以“闲”下来了。
人们重新审视这座古桥,它见证了百年风雨的变幻,也见证了地方发展的百年变迁,这期间因为维持这桥的使用,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尽是破败之相,红砂石主为的桥石构件,岁月风化之下,残的残,破的破;为了方便通行,历年以来桥上桥下也是补的补,修的修。
![](http://dingyue.ws.126.net/2025/0126/23bf3035j00sqozuo005od200u000mig00it00e3.jpg)
随着近些年,历史文化资源的建设这一重要理念的提出,各地都渐渐积极地寻找地方独特的人文记忆。位于桂平大洋镇的这座乐洋古桥,作为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也得到了重修的机会。桂平地方为了让这座承载着地方人文历史的乐洋桥重焕光彩,专门申请了资金,重修乐洋桥。
历经两年多,才有今天的样子。其实,之前看到桥面上拆而不建,停顿了一年多,这只是表象,实则有着众多原因,因为重新维修乐洋桥,并不是一个小工程,涉及众多环节和细节。相关的施工方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各种材料。如整桥需要的石料,仿制加工成符合乐洋桥的样式和规格形态等等。
不过,看到桥面施工过程,有人说,古桥修的感觉太新,这文物古建,应该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但红砂石本就不易找,即使另找材料加工而成,打磨加工之下,必定也是“新鲜感”十足,难以呈现出古建所应具备的那种历经岁月沉淀的“古朴”之感。
![](http://dingyue.ws.126.net/2025/0126/f5fffaa8j00sqozuo003jd200u0015tg00it00q7.jpg)
当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古建的修缮往往需要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才能真正传承历史文化的精髓。但有些古建倒不必纠结于“修旧如旧”,毕竟时代不同,有些东西是无法一一还原的。
这样的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的主体,而进行局部的加固维修,只要注重修缮质量和文化内涵的体现,不如把这看作是乐洋桥的一种重生。
可能,一百多年前,它的“新样”也可能就是这样。
只是,如今,已然换了人间。
围观的,走过的人,已经隔了好几代。
![](http://dingyue.ws.126.net/2025/0126/1037084aj00sqozup0031d200u000bqg00it007c.jpg)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