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泊尔作为中国首家上市的炊具公司,曾占据我国压力锅市场的近40%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也一度被人们认为是“国货之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创始人苏增福却在苏泊尔市值飙升之际,把股权贱卖给了一个外企,亲眼看着自己养育13年的“孩子”烙上了外企的标签,在一片非议中毅然退场。

为何昔日属于中国的炊具龙头企业,如今会成为一家外企呢?创始人苏增福又是怎么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黯然退场

在上世纪80年代,苏增福就察觉到了中国老式压力锅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社会上也经常出现压力锅爆炸伤人的新闻,已经年过40的他,下定决心投入到压力锅生产的行业。

在1994年,中国第一口安全压力锅在苏泊尔公司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名字非常洋气,很多人都误以为是外国品牌,但它确实实打实的中国品牌。

仅仅过去一年,苏泊尔新型压力锅就创造了200多万口销量的“神话”,让当时中国所有的炊具企业望尘莫及,1996年的销量更是直逼400万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00万口什么概念?就拿1996年中国市场对压力锅的需求来说,也不过1000万口,光是苏泊尔就占据了市场的40%。

在21世纪开端,苏增福开始将眼光从单一的压力锅产业转向小家电、厨卫和炊具上,让苏泊尔的市值迅速飙升,让苏泊尔一跃成为了国内最大、世界第三的炊具生产企业,之后又将产业链延长到制药、房地产、金融商贸上,还为家乡投入一亿元发展旅游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苏泊尔正式在深交所上市,作为中国炊具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苏泊尔一度被人们视为“国货之光”。

然而仅仅过去了2年,苏增福却将苏泊尔视为“弃子”,突然把公司卖给了一家外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06年,苏增福和法国SEB签订的《战略投资框架协议》中,开始了自己的减持计划,预计将彻底退身苏泊尔集团,顿时股市一片怨声载道,几万股民被套牢。

2016年11月20日,浙江苏泊尔有限股份公司收到了集团的通知,声称苏泊尔集团的股份减持计划已经完成,苏泊尔集团手中只有3.23万股,持股比例不足0.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背后的含义,则是苏增福已经在苏泊尔集团失去了发言权,曾经的“炊具大王”,也彻底抛弃了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苏增福和法国SEB签订的《战略投资框架协议》中,苏增福父子用18元每股的价格,将2500多万股份以4.56亿元的标价售出,相当于贱卖了苏泊尔。

苏增福为什么这么做?这背后到底又有什么隐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变卖公司的真相

在记者之后追问苏增福,为什么会把中国最好的炊具公司卖给法国SEB集团时,苏增福却没有正面回答,反而为自己辩解道:

“锅,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会转移到其他国家去的。我们卖了个好价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苏增福不愿提及往事,但从他的行为可以看出,苏增福想投身于朝阳产业,觉得日益变成红海的中国炊具市场,苏泊尔难以站稳脚跟,所以才会变卖公司。

自从苏泊尔上市起,苏增福父子就先后进行了多次套现,仅仅在2010年5月,就进行了6次减持,前后总共套现了9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06年减持计划之初,苏增福还传出了收买贿赂的丑闻,不惜冒着中国炊具产业被外国企业垄断的风险,也要完成自己的套现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获取了大量的资金后,苏增福父子开始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等行业,甚至72岁的苏增福还进行了二次创业,斥资30亿杀入中国卫浴行业。

但如今的结果看来,却让人唏嘘,不得不说苏增福当时真是糊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光不再的“炊具大王”

苏增福在卫浴行业虽然下足了功夫,甚至要对标德国制造,再创造一个像苏泊尔一样的商业神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奈何不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卫浴行业早就被成熟的企业瓜分殆尽,尽管斥资30亿,也没能撼动卫浴龙头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至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已经逐渐开始走下坡路,苏增福恐怕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驻足。

反观当年收购苏泊尔的法国SEB集团,如今一直占据着世界领先的地位,作为一家拥有了160多年历史的炊具和小家电企业,带领着苏泊尔踏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2008年到2024年,SEB集团总共赚取了350亿元,在看看苏增福手中的95亿元,也不知道在对比之下他还能否说出“买上了个好价钱”这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在商海沉浮,难免会有赢有亏,但全盘退身这样的决策需要三思而行。

在法国SEB集团收购苏泊尔后,让中国炊具和小家电一度面临着垄断的风向,但如今中国制造越来越优秀,也不断捍卫者苏泊尔的地位。

希望有一天,能有更多媲美苏泊尔品牌的公司出现,让中国人用上放心的“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