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背景
2019年以来,左滩村为突破“村委会主导一切,村民被动参与甚至对公共事务不闻不问”的治理困局,在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资助下,以议事协商手法切入,建立了只有“三条基本原则”的议事协商机制,广泛应用于19个党支部和20个村小组,顺利培育一支180多人的议事团队,有效推进大量的村居改造工程和民生实事。
随着议事协商、社区营造工作的深入推进,左滩村涌现了一批文娱康乐和功能互助类的社区组织、热心参与志愿服务的村民骨干,支持村内各类志愿服务的开展,但对于议事团队决议后的共治行动,尚未有稳定的组织、志愿力量给与落地支撑,现有的志愿骨干及社区组织停留在“村组织,我配合”的层面,参与治理的能力及程度仍有不足。
为此,左滩村党委联合和治社工,以“串珠成链建体系、选优培精提能力、惠民解困促共治、规范发展建机制”四步走,选取冲口、大冲口、东红、岗谷、西坑、富湾为试点,发动更广泛的村民参与,培育“一村一队伍”的睦邻守望队,促使议事协商共治工作纵向到底,成为村党委、议事团队高效回应村小组“微急难”事项的重要“前哨”,全面激活左滩村睦邻氛围。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党建为引领,串珠成链
一是物色潜在对象。由村党委、村小组党支部牵头,村长和社工对现有的党员、志愿者、社区组织骨干进行分析,形成重点发展对象名单,社工通过电话访谈、入户宣讲、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成功发动60多人愿意加入睦邻守望队。
二是“亮出”队伍身份。适当的仪式感能有效提升队员的荣誉感和积极性,社工为6支村小组睦邻守望队举行了小型但隆重的成立仪式,明确队伍身份,服务过程中穿着定制的队伍服装,吸引更多村民群众了解,甚至加入睦邻守望队。
三是建立治理体系。由村党委牵头,社工分别组织6个村党支部、村长代表、睦邻守望队进行定期的协商沟通会议,落实各项村公共事务的回应行动,在党建引领下将党支部力量、村长及乡贤力量、志愿力量进行整合与优化,串珠成链,实现左滩村治理工作上下贯通,成功构建“村党委统领--村小组党支部+村长代表议事--志愿队伍辅助实施”的治理体系。

(二)以群众为主体,选优培精
睦邻守望队作为参与村小组公共事务共治行动的重要主体,队员的参与能力影响着共治行动的精准、效度及效率,社工采用对睦邻守望队的成员进行分梯队赋能发展,让群众有意识参与、队员有能力参与、骨干有方向参与,为共治行动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针对初参与志愿服务的60多名队员,社工组织了4节专题培训的志愿雏鹰训练营,如《做个开心的志愿者》、《医疗知识讲座》、《巾帼的故事》、《志愿服务通识与礼仪》,提高志愿服务的意识,学习队伍的制度;
针对有志愿服务经验的30多名队员,开展进阶版的行动精英训练营,为队员提供资源联动能力、项目申请技巧、急救知识培训等12场督导、6场议事、3场幸福基金项目总结,更组织队员外出到下西、水南、容边、众涌学习先进经验,提高队员的策划执行服务能力,其中三个小分队成功申请并完成幸福基金项目;
针对有领袖潜力的骨干队员,社工邀请专业导师开展骨干精英训练营,为骨干队员传授团队服务动力激发、团队凝聚力维系的知识和技能,骨干队员学会了沟通与协调,在执行服务时,懂得合理分配任务,并在任务结束后定期提供反馈,团结队员,培养团队精神。

(三)以共治为核心,惠民解困
村党委鼓励睦邻守望队与议事团队积极沟通、协同共治,参与幸福基金微创投,社工督导睦邻守望队做好村小组走访、问题分析、方案设计、策划执行,陪伴队员“学中做,做中学”,充分发挥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大半年时间内,6支队伍发现并解决了不少于20个问题,回应了不少于12个群众需求,所有队员服务时长累计超过3800小时。
东红村小组睦邻守望队走访村小组街巷、收集村民意见时,发现足球场旁闲置地块,长期荒废,不仅影响环境美观,更滋生蚊虫细菌,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同时有不少村民提出种植蔬菜的期望。睦邻守望队汇总情况向党支部书记反馈并建议,将闲置地块改造成耜耕田,双方一拍即合,联合向幸福基金发起项目申请。最终获得幸福基金5000元和股份社提留资金支持,顺利完成东红耜耕田改造,招募15名田主加入睦邻守望队,共同管理耜耕田,昔日杂草丛生的闲置地焕然一新,获得村民群众的一致认可。
富湾村小组沿山而居,只有三十多户,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整体氛围欠缺活力。成立睦邻守望队后,借助幸福基金微创投平台,半年时间内成功开展4场活动、组建拍打操小分队,人情味日渐浓郁,一改昔日冷冷清清的居住氛围。

(四)以制度为支撑,规范发展
为激发睦邻守望队的持续活力,确保“村党委统领--村小组党支部+村长代表议事--志愿队伍辅助实施”的左滩村治理体系规范运转,左滩村建立睦邻守望队队伍管理制度和积分激励制度,完善议事协商制度。
睦邻守望队队伍管理制度涵盖了准入准出条款,队伍的人员架构、主要的分工职能、日常沟通机制等,现时睦邻守望队已能顺畅应用队伍管理制度,由小队长召集,开展双月一次的见面会,讨论村小组的需求,并联动多方资源予以回应。
依据睦邻守望队积分激励制度,能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的动力和热情,真正将基层治理由“村居事”变成“家家事”。参加活动者,每场可积5分,参加志愿服务者每场可积10分,参加活动策划并执行者每场可积10分,根据积分排名,队员将有不同的福利,例如晋升、表彰等。
议事协商机制4.0版本在2024年悄然而生,由村党委统领,议事协商团队议事,睦邻守望队辅助实施,通过实施“积分制”、绩效评核等平台,持续激励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幸福基金、股份社提留基金等,确保议事结果得以转化,群众需求得以回应。

▌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为首要
党组织可为基层治理工作始终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社工在开展社区组织培育、协同参与社区治理服务时,需与村党委紧密沟通,避免组织培育及治理工作的方向偏离,更可联动各部门,如网格员参与具体的治理行动,快捷有效地汇聚社区资源,增强宣传及动员效益。
(二)骨干精英是关键
骨干队员是社区组织深度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个别村小组的睦邻守望队中,由于未有骨干队员涌现,队伍相关服务的发起及组织仍依赖社工,在队伍孵化培育的阶段,对骨干队员的物色及培育不容忽视。
(三)还权、赋能、归位是核心
培育发展社区组织的过程中,要坚守“还权、赋能、归位”这一核心信念,为组织成员提供系列能力建设的支持,搭建参与平台,联动在地资源,推动组织有责任、有能力、有愿意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各类公共事务,同步协助组织建立内部自治理、自发展的规约,促使村民群众回归基层治理主体角色。
来源 | 龙江镇和治社区发展中心、顺德区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
编辑 | 小德
声明 | 我们推送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