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美国急吼吼的想要下架deepseek,我完全能够理解,可能是发现竞争不过,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产业,那恼羞成怒搞这么一出还算合情合理,但是我发现居然欧洲决定先禁一步!
你欧洲在起劲些什么?DeepSeek本身是开源的,并且免费,还不在国外运营,再者,DeepSeek在欧洲并没实体,也没有在欧洲运营,你禁个毛线啊,和你有毛线关系啊!
意大利,直接把DeepSeek从Appstore和谷歌商店下架了。

给出的理由是:
DeepSeek的服务器设在中国,这让数百万意大利人的数据处于风险之中。所以,你不合规,下架。
你欧洲有什么拿得出手的ai吗?要你这么急吼吼的做美国的马前卒?说真的本来中美欧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三极,中美不停创新的时候你欧洲在干吗?
还在沉迷于“吃老本”,欧洲的科技投入主要集中在渐进式的研发上。看看美国这二十年,研发投入最多的公司从福特变成了微软,再变成了Google,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但欧洲呢,过去是奔驰、宝马、沃尔沃这些汽车公司投入最多,现在依然是它们。
这并不是说欧洲固步自封,欧洲在“一步一个脚印”这方面可是一把好手,尤其擅长渐进式的改进。但问题也正出在这里,欧洲的社会经济体制对失败的容忍度极低,这就导致公司只敢做那些成功概率高的小项目,而很少有人去尝试革命性的创新。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文化上总是挂在嘴边“一步一个脚印”,但实际上,中国的创业者和企业都有点“莽”的风格。一旦有新的突破性科技或商业模式出现,中国的创业者就会从各种角度尝试将其潜力发挥到极致。比如最近的DeepSeek和GPT之争,就是一个类似的例子。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政策和法律给予了创业者很大的空间,很多政策和法规都是在事后才逐步完善的,这种灵活性让成功者更容易获得合法地位,而这种环境在欧洲就很难见到。
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主要是中美在激烈竞争,欧洲鲜有建树!
欧洲想要维持现在的科技水平都困难重重!一方面美国科技巨头已经垄断了欧洲市场,欧洲本土创新企业一旦有所突破,就会面临美国垄断企业难以拒绝的并购,即使拒绝诱惑,也会面临垄断企业的打压,生存空间很小;另一方面欧洲为了向美国科技巨头征税,修订了诸多严格律法,这些法律虽然可以让美国垄断企业出血,但是也限制了本土企业的发展。
欧洲大陆如果团结一致,凭借着庞大的市场和高素质的人口,完全可以成为与中美并驾齐驱的第三极,这也是法国自戴高乐时代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马克龙也想效仿戴高乐,追求欧盟的战略自主。
可惜的是,欧洲大陆摆脱不了美国的控制!

现在的两个AI巨头,中国和美国,如果你仔细看的话,这俩国家能发展得起来AI是有共性的。
现在的两大AI巨头,中国和美国,之所以能发展起来,确实有一些共性值得细说。
首先,国内市场足够大。中美两国的人口基数都在亿级别,GDP总量也高得吓人,这为AI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用户基础和市场需求。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足够完善。这里的基础设施不是指修路建桥,而是指网络、数据和算力等。全球排名前十的云计算公司中,有7家来自美国,2家来自中国,只有1家来自法国。发展AI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这对于小国家来说几乎是不可承受之重。小国既没有必要在这一领域重金投入,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用户体量来支持。
最后,人才储备充足。中国的程序员和AI人才可以说是全球输出的主力军。不说别的,很多国际大公司的AI团队里,中国人的比例相当高。你可以在各种技术报告中看到,几乎每一个大模型项目里都有中国人的身影,有的团队甚至一半以上都是中国人。这正是国内大模型发展的机会,趁着国际头部公司技术停滞的窗口期,国内公司可以大展拳脚。如果你关注国内的进展,会发现已经有很多AI大模型和产品崭露头角,占据了不少领域的榜首位置。

而欧洲自身,前途堪忧。
在英美的拱火煽动下,整个欧俄越来越对立,几年内很难再看到欧俄和解的可能。欧盟只能被迫在经济利益和安全需求中做出选择,如果俄乌局势继续,欧洲外交环境只会更糟糕。
事实上近20年来,欧洲在5G、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车等新兴领域没有取得太大成就,中国领先5G,互联网革命、人工智能和新能源车领域基本被中美平分,引以为豪的燃油车可能会被逐步淘汰。
目前欧盟人口老龄化,债务高企、消费萎靡,过去二十年也没抓住互联网和新能源革命,本身还面临民族、宗教矛盾,和欧盟发达与落后国家不同诉求分歧的问题,未来欧元区经济衰退是必然的,甚至面临解体的风险。
再就是对一个大型经济体而言,独立的外交和国防是再多钱也无法衡量的,平时看似无用,但关键时刻却能避免受制于人。
这对我国也是一种教训,特别是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国防安全、科技经贸安全等关键领域,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