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4 日,一则突如其来的公告,让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瞬间炸锅。美国邮政宣布暂停接收所有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消息一出,Temu、拼多多等电商商家慌了,美国的消费者更是炸开了锅。“哎,我在上面买的裙子怎么办?Temu 上那件 5 美元的 T 恤还能发货吗?”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中美电商物流要彻底“凉凉”的时候,几个小时后,美国邮政(USPS)突然反悔了,宣布恢复接收中国包裹,一切照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一场乌龙,还是另有隐情?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电商、美国消费者以及全球贸易意味着什么?

其实,这次美国邮政突然“抽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特朗普政府决定在 2 月 4 日开始实行一项新政策,也就是取消以前价值 800 美元以下的小额商品免税政策。此后,所有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都要加征 10%关税。为什么这么做呢?

答案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关税这把“火”,烧到了海外电商。特朗普政府觉得中国跨境电商利用这个小额豁免政策绕开关税,抢占了美国本土零售市场。2023 年,美国通过这个政策进口的商品中,有大量来自中国,Temu 等平台平均每天向美国发货超过 100 万个包裹。

在美国政府看来,中国商家就是利用这个政策卖便宜货,那美国制造业都活不下去了。想要挽救美国制造业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让这些中国低价商品不再低价,大家不就得去买美国自己的商品了吗?于是,挥舞大棒,出台了这么一个政策。

不过,咱们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加了这个关税以后,我们的商品性价比依旧比美国国产的高,到最后为这个关税政策买单的,还是美国人自己呢?

言归正传,我国通过电商对美出口的商品规模到底有多大呢?大到让他们连 800 美元的包裹都不肯放过。的确,2024 年前三季度,中国跨境电商出口额为 1.48 万亿元,其中美国是最大的目的地,占全部出口的 34.2%。

这意味着 2024 年前三季度,中国对美电商出口额约为 5061.6 亿元人民币。换句话说,美国消费者每买 3 个中国跨境电商商品,就有一个来自天猫等平台。美国消费者和中国跨境电商可以说是相互成就。

正因如此,美国政府又开始坐立不安了。有朋友问,既然要搞关税“战”,那美国邮政为啥在短短时间内又突然解封了呢?会不会只是一个乌龙啊?放心吧,绝不是什么乌龙,而是美国政府、邮政系统和电商行业之间的一场博弈。

笔者觉得,美国邮政迅速解封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怕引起民众抗议。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美国人,因为搞贸易“战”,上网买的 9.9 包邮商品突然不能发货了,你信不信,按照美国人之前的套路,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抗议。

其次,美国邮政不是唯一一家能用中国包裹的公司,一旦他们切断,还有 FedEx、UPS 这些私营快递公司。美国邮政也没那么大“胆子”,就这么把市场拱手让人。

最后,笔者觉得美国邮政的封禁行动更像是一场试探,试探市场、物流体系以及政府内部执行能力。但显然,他们低估了市场反应的强烈程度,最终不得不撤回命令,这也是特朗普政府的惯用手段,就是下剂猛药,看看你的反应再谈判。

所以说,未来类似的政策可能还会卷土重来,比如加大海关审查,推进更多监管措施,来慢慢挤压中国电商的生存空间。反正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特朗普在位,只要中国电商的出口实力不变,美国针对中国跨境电商的政策就不会到此为止。

那中国电商如何应对呢?有两条路。
第一条,把商品运到美国,这就是 Temu 正在做的事情,把货提前运到美国,再从美国本土发货。Temu 采用的是半托管模式,也就是商家先批量发货到美国仓库,然后再从美国本土配送。这样一来,哪怕关税政策变了,Temu 的商品依然可以继续低价销售。Shein 也在快速跟进,计划在美国建立更多仓储中心,并增加本土供应链布局。

第二条,也就是在关税政策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对于那些无法提前发货、必须现发的商家,唯一的选择就是立刻涨价。即便能够提前运到美国,相关关税一旦提高,最终也会转交到消费者身上。

到目前为止,部分海外电商已经开始对美国市场涨价,平均涨幅在 20%到 30%,从衣服、鞋子到小家电、数码产品,甚至连家庭装饰品,在关税“大棒”之下,美国人过去习惯的“白菜价”中国商品将越来越贵。如果找不到物美价廉的替代品,那么美国人的结局就是高物价和高通胀。

其实,不管是 TikTok 也好,还是华为也好,中国商品早就已经脱离单一的价格优势,而是以规模效应和质量取胜。特朗普想仅仅通过加收关税来挽救美国制造业,恐怕把问题想太简单了。中国电商不会轻易被击垮,但美国消费者却注定要面对更高的物价。至少在中美关税博弈中,最终买单的或许还是普通民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