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中的京城四少,汪公子大概是最疯的那个。

是真疯了。

台媒收到汪友人的爆料,说汪小菲因为大S突然病逝,忧郁症躁郁症严重复发,身心崩溃。

这说法是否属实有待查证,但有两件事,挺说明问题。

一个,是他妈张兰。

前两天,张兰推荐了一条视频,内容是说是汪小菲包机接回了大S的骨灰,字里行间渲染汪小菲有多不忘旧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S家辟谣,透露包机事宜都是S家自己处理的,狠批张兰“恶心至极,睁眼说瞎话”。

随后包机公司也贴了声明书,证实了S家的说法。

明知道儿子没做这件事,非要在这风口浪尖推荐一条极容易被打脸的视频,张兰这么做图啥?

咱也不知道,总之随后她就开始卖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小菲知道这事后,情绪失控,发语音怒骂张兰。

“我tm招谁惹谁了,你给我xx,我tm什么都不说,你们为什么老是这样?我cxx,我c你们全家!”

有意思的是,这条语音还是在直播时外放出来的,听得出来汪小菲有多歇斯底里。

但张兰淡定地回了句:“我什么时候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个,有网友拍到汪小菲在台北,深夜淋雨跪地痛哭。

照片里的他,还穿着刚刚抵达台湾时的那身衣服,算起来已有四天没更换。

他就那样浑身湿透不顾形象地跪在地上,失声痛哭。

怎么看,都不像个正常人的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汪小菲的眼泪几分真假,但看了这对母子的闹剧后,只觉得有这样的妈,谁都得疯。

随便拎几条兰姐睁眼说瞎话的“战绩”。

说S妈是坐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涵大S胖了瘦不下来就别怪老公出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自己亲孙女和继父的黄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还公开说过,蹭大S的流量,一点不后悔。

还很骄傲,自己“接得非常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统计了兰姐是如何“接流量”的。

只能说,真的没下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小菲的疯批也是战绩可查。

实名举报大S滥用药物,但他根本没完成报警程序,为舆论造完势,他就从警局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喝醉酒到大S家楼下闹事,被警方逮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别提之前的床垫事件。

昔日贵公子,现在是互联网疯批。

今天我们不聊八卦,单纯唠唠张兰汪小菲这对母子的畸形养成记。

02

可能还有人记得,王思聪在对战汪家时,曾经暗戳戳骂张兰是“背死猪的”。

那时汪小菲八岁,张兰刚和前夫离婚,为了生计,她一个人跑到加拿大打黑工,最多的时候一天打6份工,背猪肉就是之一。

先把一百三十多斤的猪排扛在肩上送到饭店,然后到后厨切菜,再到理发店帮顾客洗头发。

这段往事,让张兰在两年内揣着两万美刀回了国,大刀阔斧地在北京开了一家名叫“阿兰酒家”的川菜馆。

川菜馆里装饰用的竹子,是张兰单枪匹马领着工人去四川山上砍来的。

张兰出书,名字叫《我的九条命》,书里有句话,“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这样熊熊燃烧着战斗之魂、既强悍又坚韧的女人,在儿子面前,注定延续强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汪小菲考试成绩低于95分,就要被吊在树上用棍子揍。

数九寒冬,张兰逼汪小菲去练游泳,一周三次,一次都少不得。

有次他实在不想去,躺在地上犯拧,张兰一顿狠揍,让汪小菲再也没说出半个“不”字。

汪小菲曾在自传里写青春期时老幻想离家出走,但最大的反抗就是一个人在街上游荡,等着被舅舅接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渊洁曾说过,母亲的含义是影响。

不管生理还是心理,汪小菲始终活在母亲的影响下。

尤其当信奉棍棒教育的张兰,在回国后又后悔缺失了儿子幼年时的陪伴,强势管教进化成了强势溺爱。

她为汪小菲铺垫法国留学路,回来就把他包装成“俏江南”集团执行董事,身家上亿,但没有真正的商业能力。

生活琐事张兰也为汪小菲兜底,有人骂她儿子,她开直播骂回去,在汪和大S的婚姻里,张兰也是个存在感极强的人,天塌下来兰姐顶着。

40多岁的汪小菲,总是借酒精抒发情绪,暴躁、冲动、情绪化,一点就着,看起来没城府,就连“发疯”都被网友调侃“抓不住重点”,其实就是没长大的“幼儿心态”。

一是张兰舍不得儿子长大,二是汪小菲的成长经历使他不具备“反抗母亲”的可能性。

想起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写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故事。

家世优渥的蛤蟆先生,7岁被送到私立学校,大学毕业继承家业,但他不快乐。

运营公司很难,生活也很难,一件件琐事让蛤蟆先生无法自拔,身心疲惫,借酒消愁,最终在一次大醉之后,他偷车、抢马、偷钱,锒铛入狱。

出狱后,蛤蟆先生去看了心理咨询医生,医生给出的评判是:

“有些人生理上已经成年,心理上还处于‘儿童自我状态’里,所以情绪忽高忽低,很容易就被激怒,内心特别空洞。”

强势母亲无能儿,汪小菲也没能逃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璜曾经谈过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强势的母亲+缺失的父亲=病态失控的孩子。

这句话,太符合汪小菲了。

张兰打出生就没见过自己的父亲,汪小菲的童年里,父亲也只是个模糊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爹疼,没妈爱,汪小菲曾写:

“那种孤独感,成为后的心结,后来的人生中,每当我遇到挫折不顺时,当时的孤独感就涌上心头,感觉像一个坎,我不知道怎么跨过去。”
我日

一名男性,受母爱压制养成了优柔寡断的性格,但社会又教导男人要爷们,要血气方刚,要讲面子,可他的人生里偏偏缺失了一个正向的男性引导的角色。

这种冲突和矛盾下,性格的扭曲和失控成了必然。

再看一组数据,南非作家卡西·卡斯滕斯在《世界需要父亲》一书里,清楚列出:

“63%的自杀者来自父亲缺失的家庭;
80%的报复性强奸犯来自没有父亲的家庭;
来自父亲缺失家庭的孩子,产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概率是健康孩子家庭的两倍。
因为父亲缺失,男孩们被迫加入帮派,女孩们提早性成熟,追求性刺激。诸多问题浮现,这只是冰山一角。
世界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家庭危机,而父亲的缺失是问题的中心。”

父亲,这么重要的角色,汪小菲是因父母离异被迫失去,但在一些家庭里,父爱主动退位。

先说有名的。

成龙在某次采访里说,有一次,妻子有事,由他去学校接房祖名。

他去到学校,等了好久都看不到孩子走出校门,最后回到家才知道,孩子已经读中学了,他去的还是小学。

后来大家也知道,房祖名被逮捕时,已涉毒八年。

他在采访里说:“我的记忆里没有爸爸的身影,连背影都没有。”

吴卓林呢,生活破碎,在国外领救济金。

成龙没有给任何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常见的。

教育家孙云晓讲过一个故事,他坐出租车,司机跟他寒暄,问他从事什么职业。

孙云晓说:“做儿童教育。”

司机看不起他:“大老爷们还搞儿童教育啊。”

聊天中,孙云晓得知司机有个女儿,便问他:“你不管女儿的教育吗?”

司机很得意地回:“教育孩子是她妈的事,我就管挣钱!”

从不记得孩子的学校,到觉得“孩子有妈管就行”,很多父亲都觉得自己挣钱养家了就合格了。

但看完下面的问题,“合格”的父亲们,能答上来的有几个:

孩子的生日是哪天?TA出生时几斤几两?

孩子最好的朋友是谁?TA的社交圈你能说出几个名字?

孩子最擅长什么科目?TA的班主任叫什么?你为TA开过几次家长会?

孩子大学读的什么专业?TA的舍友都是怎样的人?

母亲给予孩子的,是保护,是安全的体验;父亲给的,是大胆走出去的力量和勇气。

如果一个孩子成年后变得不幸,那么不出意外,那些不幸的根源,大多都是来自父母之爱的缺席。

04

有人总说“教育”子女难,太难了,有时候真不知道怎么办。

不妨试试把“教”和“育”拆开来看。

“教”字的甲骨文,左下方是长大的孩子,左上方代表学习,右边则是“父”。

合起来,意即父亲教育孩子学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育”字的甲骨文拆开来看,左上方是“母”,代表妈妈;右下方是襁褓之中的婴儿。

合在一起,是妈妈用奶水喂养孩子,翻译成现在的话,意思是妈妈给予孩子食物和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起《奇葩说》里,辩手颜如晶的一段话:

“孩子就是一部连续剧,从第一集到第二十集,TA会慢慢地变。

你不看,你问我,现在演到哪里了,我怎么告诉你?”

家庭教育,本质上是一场父母“爱的合谋”,而非一个人的独角戏。

美国卫生部组织专家编写了一部叫做《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里面有明确定义的7个“有效的父亲功能”,不妨拿来参考:

第一,和孩子的母亲培育积极的关系;

第二,花时间陪孩子;

第三,养育孩子;

第四,恰当地规训孩子;

第五,引导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第六,保护和供养;

第七,成为一个孩子的模范。

最后,请问,你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