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随手点了“下单”
莫名其妙背上“贷款”???
随着“双十二”落下帷幕
今年的购物节终于迎来了尾声
不过
今年的各类消费大促期间
有不少消费者反映
在享受网购便捷的同时
却被“先用后付”功能“背刺”

什么是“先用后付”?
“先用后付”是当前各大电商平台基于消费者个人信用而开发的一种支付功能,达到一定信用条件的消费者被平台赋予0元先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服务,允许用户在收到商品并确认满意后再进行支付的消费支付新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支付方式,在电商平台上掀起了一股热潮,旨在降低用户决策门槛,实现快速下单转化。
“先用后付”作为一种创新的支付方式
虽然带来了便利
其中的一些弯弯绕绕
却引得一些消费者“叫苦不迭”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没留神“0元”拍下商品
莫名其妙开通了“先用后付”
通过社交平台进行搜索,可以发现“先用后付”这一新型支付方式争议不断。有许多网友都表示:“开通得莫名其妙。“


来自南京的消费者李女士在今年三月开通了“先用后付”这一功能,她对记者表示:“有一次网购付钱的时候比较匆忙,支付页面优先推荐使用‘先用后付’,我习惯性点了确认,才发现默认开通了这一功能。”
记者发现,“先用后付”功能的开通门槛较低,操作便捷,0元下单只需短短数秒,中途也不需要输入密码,因此有许多消费者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开通或是使用了这一功能。如图所示,它常常排在付款方式的第一顺位,并被预先勾选,配合“0元下单”的刺激性文案或立减金额增加吸引力。如果下单时没有及时遏制大拇指一直点击下一步的肌肉惯性,或者没留意付款方式,“先用后付”很可能就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用上了。

△各个平台的“先用后付”下单过程
此外,即便平台将“先用后付”作为第二支付选项,在第一支付选项的支付过程中也会默认使用“先用后付”功能。

李女士说道:“我还没有关闭这个功能,因为这个在付款过程中确实挺方便的,对于懒人选手来说很友好,而且我网购订单不多,确认收货或者还花呗都比较及时,不会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
不过,另一位市民高小姐则对“先用后付”功能持消极态度。她对记者表示,她没有使用过这一功能,今后也不会开通。“我认为‘先用后付’是消费陷阱,它在下单的时候会给人一种‘0元购’的错觉,实则这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贷款吗?下单一时爽,等到事后还钱的时候,说不定金额就会很吓人。”
此外,她还提到了她的隐忧:“其实我个人还好,就算我开通了‘先用后付’,应该也能控制住。但是我这么排斥这个功能,完全就是因为发现了家里的长辈因为这个功能买了好多乱七八糟的东西。”高女士说道,“双十一”期间,家里突然多了好多快递,而当她询问长辈为何买了这么多东西时,得到的答案居然是“不要钱”。
“我想,什么东西会不要钱呢?”高女士十分疑惑,随即查阅了父母的网购账单,发现其购买的大部分物品几乎全是通过“先用后付”方式下单的。
在社交平台上,也不乏网友分享老年人“误入陷阱”的经历,一位网友指出,爷爷使用“先用后付”功能购买了54件商品,并询问是否可以退货。老年人可能因为对新技术的不熟悉,反而更容易被这种支付方式的“便利”所迷惑,更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种“不用花钱”的购物方式。

不过“先用后付”也并不总是如此隐蔽,有时候也玩“强制爱”。此前,央视《中国之声》采访的一位消费者表示自己遇到过“不选‘先用后付’就没办法支付的情况”,她只好“把订单关掉”。

在此
小编也要提醒消费者
擦亮双眼
理性消费
你用过“先用后付”吗?
部分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市场监管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