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行长要览

文|时也运也 编|顾柠
全国性商业银行信用卡分中心关停潮还在继续。
2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简称:金监总局)消息,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贵阳分中心获批关闭。《行长速览》注意到,这是2025年以来,交通银行获经核准关闭的第四家信用卡分中心,此前,兰州、南昌和深圳分中心的关停请求已经获得监管部门核准。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已有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关停分中心,例如此前华夏银行青岛、天津、广州分中心已相机关停。此外,信用卡联名卡种类、规模缩发,联名卡权益缩水,信用卡App合并手机银行板块等现象开始愈发常见...种种迹象表明,信用卡业务已经正式告别“跑马圈地”的黄金时代,步入存量竞争的全新阶段。多方压力之下,行方不得不重新审视信用卡业务部署。
01
开年不到两月,太平洋卡中心4家分中心获批关停
2月11日,金监总局官网发布核准批复,自1月26日起,贵州金融监管局同意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贵阳分中心终止营业。据此前信息,2025年开年以来,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南昌分中心(2025年1月10日)、深圳分中心(2025年1月24日)、兰州分中心(2025年2月6日)已先后获批终止营业,贵州分中心已是交通银行卡中心2025年获批核准关停的第四家分中心。
事实上,早在2024年,交通银行便已有过类似架构调整,2024年7月8日和2024年12月25日,广西金融监管局先后同意交通银行柳州、桂林两家信用卡分中心终止营业。此外,自2024年8月15日起,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企业微信关闭,并停止提供相关会话服务。
不只交通银行,近两年已有多家银行对信用卡分中心进行调整。比如,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青岛分中心、天津分中心、广州分中心相继于2024年11月、2024年3月和2023年12月经监管批准终止营业,蒙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蒙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呼伦贝尔分中心分别于2024年7月、2024年6月宣布终止营业...
据了解,随着分中心业务的关停,信用卡业务将被进行重新整合,多数银行选择将原由分中心负责的客户服务、市场推广及风险管理等工作逐步并入移交至下辖省分行。如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已内部过会启动“信用卡属地经营”管理改革,将属地分中心的业务或人员等统筹至分行管理,交行更明确表示,交行省直分行成立信用卡部单独一级部门,来统筹经营和管理数据,交行信用卡原有的“集中经营+垂直管理”模式将转变为“集中经营+属地经营+矩阵式管理”。
业内人士分析,银行关闭异地信用卡分中心,关键因素还是出于成本考量。如今,信用卡市场已从增量市场逐步转向存量市场,信用卡业务难以再提供更多的利润,银行也不得不多角度“降本增效”,在强调促消费、稳内需的大背景下,有的放矢实现信用卡市场的高效“转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37亿张,环比下降1.51%。
以交通银行为例,截至2024年6月末,交行境内信用卡在册卡量 6488.83 万张,相较于2023年末的7132.42 万张,减少了643.59万张。截至2024年6月末,交行信用卡贷款余额4962.89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加 65.64 亿元,增幅1.34%,但总体看,信用卡贷款总占比从上年末的6.15%,下降至6%。
有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属地化经营对银行信用卡中心而言,回归分行后获取的客户质量将大幅提升。其原因在于信用卡部门和地方分支行的数据隔离被打破,卡中心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客户信息,比如工作企业、收入情况等,为信用卡审批提供更多参考维度,从而有效加强风险管理。
02
存量时代的生存法则:多家银行裁撤分中心、关掉APP、权益缩水明显
当信用卡业务从“跑马圈地”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银行不得不重构信用卡业务部署,整个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而从银行动作来看,关停信用卡分中心,到信用卡相关架构调整,调整信用卡APP,再到停发联名卡、调整信用卡权益正逐渐成为部分银行的共同选择。
组织架构调整方面,2024年年初,平安银行启动组织架构调整,调整之后零售相关部门由8个缩减为7个,信用卡中心不再属于零售板块;民生银行于2024年12月中旬披露称未来该行信用卡分中心调整将提上日程;2023年10月,上海农商行零售条线一级部由零售金融部、信用卡部调整为零售金融总部、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部、个人贷款业务部、基础客群经营部,“信用卡部”被撤销。
此外,已有多家银行将信用卡App并入手机银行App板块。2024年12月30日起,“渤海银行信用卡”App停止服务,其功能迁移至“渤海银行”App信用卡板块;无独有偶,北京农商银行预计于2025年3月31日关停“凤凰信用卡”App,业务功能迁移至“北京农商银行手机银行”App;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和上海农商银行则已分别于2024年10月31日和2024年7月1日起停止信用卡App运营,现相关业务功能已迁移至各家手机银行App内部版块。
有业内人士对银行信用卡App撤并调整分析认为,主要是受降本增效驱动所致,此前在金融科技投入加大的背景下,不少银行开发上线多种银行业务类APP,然而这些重复APP不仅增加银行的运营成本,给用户带来的体验也并不统一,因此多家银行选择下线专用APP软件,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
除架构相关调整革新,信用卡面向客户权益也在缩水。以联名卡或主题卡为例,2025年1月26日,建行在官网发文称,停发龙卡bilibili信用卡太空探索版及龙卡bilibili信用卡三体动画,明日起不再发行,此前1月17日,邮储银行也官宣停止了华润通联名信用卡的发行。而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各大银行停止发行的联名信用卡数量已达约百款,涉及中、农、工、建、交、邮储、招商、兴业等多家头部银行。
对于联名卡停发的原因,多家银行在公告中提到“因业务调整”“信用卡产品策略调整”“合约到期”等表述。业内人士认为,控制成本或是停发联名信用卡的一大原因。有观点称,如果联名卡的发行成本较高,而持卡人活跃度、消费额度等未能满足银行的盈利要求,银行可能会选择停发以控制成本。
除联名卡停发之外,信用卡权益缩减也不再是新鲜事。据统计,2024年以来,已有至少8家银行曾调整信用卡相关权益,权益调整类型涉及出行服务、商超及饮品消费优惠、娱乐平台会员以及保险服务等。其中不乏一些信用卡权益出现“缩水”,如建设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