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好 的 挽 救 就 是 预 防

应急说

近期 ,扫村职业打假人现身胶州多地,专挑乡村小卖部下手,请提高警惕。

【儿童剧《长安在哪里》】

一场穿越千年的奇幻冒险

等你来解锁!

✔寓教于乐:唐诗+历史+文化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 正能量满满:教会孩子勇敢追梦

做自己的英雄!

⏰3月15日青岛人民会

早鸟价限时抢~预计下周涨价❗️

 青岛人警惕!胶州多地频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青岛人警惕!胶州多地频发!

感谢您对安全记的认可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打假人逐渐成了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在推进食药安全、打击企业虚假宣传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也有一些“扫村”打假人,他们穿梭于各农村老人开的小卖部之间,找到问题后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向经营者索赔,往往靠一包过期辣条、一瓶发霉豆腐乳就可以索赔上千元,一边是打假人的证据确凿,一边是农村小卖部老年经营者的特殊生态,面对此类案件时执法者多有无奈。

七旬老妇带残障儿子开店,卖几包方便面被索赔千元

胶州老妇刘花(化名)已经年近七旬,其丈夫已经去世,儿子因患有精神疾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刘花在亲人的资助下,在村里开一间小卖部勉强度日。2025年1月10日,刘花的店内来了一位特殊的顾客,他每一个货架都看了看,转完一圈后买走了几包方便面,刘花起初对这个陌生人并没太在意,但几天后她才知道这个人就是别人所说的“职业打假人”。

第二天,几名辖区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刘花店内,并告诉她因为售卖过期方便面被人举报,可能面临罚款和千元赔偿。刘花一生都没有见过如此阵仗,当时便吓得痛哭不止,工作人员在了解了其情况之后,决定帮助双方调解。1月13日,在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刘花向该职业打假人提供的二维码转账200元作为赔偿,双方和解。

事后,刘花说她根本就不知道方便面过期了,因为自己视力不好的原因,有些她觉得时间过长的商品,在销售之前都会让顾客自己查看是否过期,发现过期商品她也舍不得扔,而是自己吃掉。

“扫村”打假人一个乡镇连告9家小卖部,全部获赔

市场监管所的所长是个好人,他说刘花的案子是典型的职业打假人投诉案,该职业打假人仅在1月份就在其辖区内发起了9起投诉,全部为农村小卖部,并全部获得了赔偿。

面对此类案件,监管部门要么组织调解,打假人拿钱走人;要么将案件移交给胶州市综合执法局进行处罚。但如果采用后者,虽然打假人拿不到钱,可是往往被投诉、举报的商家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在该所长的办公室内,有两大型文件夹十分显眼,上面写着“职业打假”,里面放着的都是近期所有与职业打假人有关的案件。该所每年处理消费纠纷约2000起,其中近三分之一都是职业打假人的举报、投诉,“扫村”打假人涉及的案件又占其中的一半,每年约300起。“扫村”打假人非常让执法者头疼,很多像刘花一样家庭困难的老人,因为一包辣条、一瓶豆腐乳就要面对高额的罚款和赔偿,虽然在情感上不愿管但作为执法者却不能不管。

市场监管总局新规有望让执法更加人性化

胶州市场监管局另一位监管所所长说,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要面对大量的职业打假人,有一些他们是十分欢迎的,因为这些职业打假人专业性极强,能够发现执法者很难发现的问题,也有利于工作的促进,而对于“扫村”打假人,市场监管人的态度往往是复杂的。“很多农村小卖部的经营者确实没有能力做好品控工作,所以这些‘扫村’打假人就不停地来‘薅羊毛’,而我们又不得不依法处理,这些打假人获得了赔偿就会去而复返,我们也很头疼。”该所长说。

好消息是,今年1月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发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的通知》,文件明确阐释了“首违不罚”和“轻微免罚”的多项行为。“有了这个文件,我们就有了依据,因为这些农村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往往都不是刻意为之,社会危害性也比较小,只要他们能整改,我们更愿意采取人性化的执法,让他们免于处罚。”该所长说。

职业打假人

通过法律途径打假的一种民事行为人

职业打假人是以 打假 为职业,长期寻找在产品质量、包装标志、有效期限、广告宣传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商品,进而通过索赔或其他方式获取一定利益的群体。

知假买假 是职业打假人区别于普通消费者的典型特征。职业打假人主要有“吃货”和“赔偿”两种套路,“吃货”是指收货后申请退款但不退货;“赔偿”是以举报、起诉等手段要求商家高价赔偿。在职业打假人的办事规程中,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是重要一环。

职业打假人一方面能够对假冒伪劣行为起到制约、遏制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一些道德风险或者市场秩序上的问题。法律规定,其以非法诈取企业钱财为目的,对生产者经营者以投诉举报、媒体曝光、诉讼等进行威胁或者要挟,强行索赔或者索赔数额明显超出合理范围,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的,可能构成敲诈勒索或诈骗。 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 授予 王海 为“中国打假第一人”,並奖励5000元。

2016年11月15日起向社会征求意见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 》强调,以牟利为目的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不适用本条例,这意味着“职业打假人”难以得到消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送审稿)》规定职业打假人不属于消费者,而在司法实践中,职业打假人是否属于消法界定的消费者的范畴,已经成为审判实践中困扰审判人员的一大问题。

一直以来,职业打假人给商家带来的伤害,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事实上,从市场监督手段的角度来说,打假行为并没有错,是促进市场良性发展,企业良性运营,也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但是多次举报、反复诉讼、利用法律漏洞进行敲诈的恶意打假,简直是将法律当作谋财工具。甚至发展成了收徒开课,有了组织、团队…

各行各业的商家均苦恶意打假已久,终于,中央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对恶意举报的非法牟利行为,开始严打!

2024年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会议通过并于 2024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条例中明确表明,如果有人通过夹带、掉包、造假、篡改商品生产日期、捏造事实等方式,来骗取咱们的赔偿或者对咱们进行敲诈勒索,那就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

而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要是构成犯罪的,还得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职业打假人的影响具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法律地位和社会作用的明确化

背景分析:职业打假人在过去一直备受争议,其法律地位和社会作用并不完全明确。

条例规定:《消保法实施条例》并没有将职业打假人完全排除在消费者范畴之外,而是通过限制其行为来防止权利滥用。

影响点拨:这意味着职业打假人在法律上仍有一席之地,但其行为受到更严格的约束。

(二)惩罚性赔偿适用范围的限制

背景分析:职业打假人往往利用惩罚性赔偿牟取利益,导致市场秩序和诚信建设受损。

条例规定:新条例对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进行了限制,明确了不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具体情形。

影响点拨:这一规定可以遏制部分职业打假人的恶意索赔行为,使其难以再通过惩罚性赔偿获取暴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投诉举报行为的规范

背景分析:职业打假人常常通过反复投诉、举报来迫使经营者妥协,从而牟取不正当利益。

条例规定:《消保法实施条例》规定,投诉、举报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侵害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影响点拨:职业打假人不能再随意利用投诉、举报手段进行敲诈勒索,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强化经营者义务和规范消费索赔

背景分析:职业打假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市场上存在大量不诚信经营行为。

条例规定:新条例强化了经营者的义务,明确了消费索赔行为的规范,提高了对不诚信经营行为的处罚力度。

影响点拨:这有助于减少市场上的欺诈行为,间接减少了职业打假人的活动空间。

(五)鼓励合理维权和依法经营

背景分析:职业打假人的过度活跃,使得一些消费者和经营者对维权和经营产生误解。

条例规定:新条例鼓励消费者依法维权,指引经营者依法经营,推动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

影响点拨:职业打假人的行为不再是被广泛接受的维权方式,社会更加倡导合法、合理的维权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消保法实施条例》的实施对职业打假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虽然他们依然可以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但行为受到了更多的约束和规范。新条例既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又维护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对职业打假人形成了有效的制约。

来源丨齐鲁先生的自留地、每日糖酒会

文字的魅力在于深度,而视频的魅力在于直观。想要两者兼得吗?那就请关注我们的视频号,让精彩内容随时伴随你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