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锡惠景区内的寄畅园,是无锡历史最悠久、最有说头的古代名园,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该园肇始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称为“凤谷行窝”。建造者秦金(1467—1544)字国声,号凤山,乃秦少游的第十七代孙。秦金于明弘治六年(1493)中进士而入仕,历任两京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兼户部尚书,历孝宗、武宗、世宗三朝,其西水关的“尚书第”有门联曰:“九转三朝太保,两京五部尚书”。嘉靖六年(1527),秦金将其所购置的惠山寺的“沤寓房”改建为一座园林别墅,名“凤谷行窝”。因秦金号“凤山”,而园子所在的惠山有九峰九坞,坞也称“谷”,园址选在惠山第二坞——桃花坞,故称“凤谷”;“行窝”的意思则是别业、别墅、山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谷行窝,匠心独运地选择了一个有山、有寺、有泉、有水,园内有墩、有池、有树的绝佳环境,但初园并无太多作为。秦金去世后,该园由秦氏后人接手,在数百年间对园子多次改造,利用自然,施以人巧,磊石叠山,挖土为池,园林的空间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后据王羲之“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诗意,改名“寄畅园”,亦名“秦园”,成为秦氏后人寄情山水、啸傲烟霞的精神家园。

寄畅园是一首“物化的诗”,也是漫长的历史的见证。

乾隆十六年(1751)仲春时节,温阳高照,和风煦畅。运河上,一条大型龙船缓缓驶近,停在了通往惠山浜的河口。乾隆皇帝在随驾官员的陪同下,移步换乘一条精致的江南小船,沿着惠山浜向秦园方向驶去。已登帝位16年的乾隆,效法祖父康熙开始了他的首巡江南之旅,也和康熙一样,他决意落脚惠山,去看看那座祖父青睐的秦园。

此后,乾隆帝每次巡游江南,无一例外都要驻跸惠山,都要临幸寄畅园。和康熙一样,乾隆一生也是6下江南,也是7次来到秦园。“寄畅”的园名就是康熙所题赐。一座江南园林,竟让一对帝王祖孙如此情有独钟,如此流连忘返,史上实为罕见。这座私家园林因此而名声大噪,与南京的瞻园、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一起,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

移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壁上两幅绿意环绕的石匾——“山色溪光”“玉戛金摐”。“山色溪光”为康熙所题,表现的是“目之所揽”的园中美景;而乾隆御笔“玉戛金摐”所传递的则是“耳之所闻”园中之声。祖孙二帝,意到笔到,各有千秋。经过改筑的寄畅园,在康乾时期“风景益胜”,不仅吸引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江宁织造曹寅等名流纷至沓来,更受到帝王的青睐。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的100年间,成就了康熙、乾隆各6次南巡,均7幸寄畅园的盛事,成为园林史上的精彩之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曾对人说:“入江南境,扬州但繁华,无真山水;金山佳矣,而有戒心。惟惠山幽雅闲静矣。”在《游寄畅园题句》中,乾隆还专门题写了“清泉白石自仙境,玉竹冰梅总化工”的赞辞。在乾隆第六次南巡时,他还专门带来了宫廷画师,将寄畅园仔细临摹下来,将图纸带回京师。之后,乾隆着人在万寿山下依样建造了一座园林,取名“惠山园”。在《惠山园八景诗序》中,仍可以见到这样一段文字注释:“江南诸别墅,惟惠山秦园最古,我皇祖赐题‘寄畅’。辛未春南巡,携图以归,肖其意于万寿山之东麓,名曰惠山园。”

然而,乾隆对京城仿建的惠山园并不甚满意,毕竟时日尚浅近,花木未繁茂,他觉得京畿惠山园终不及江南寄畅园。在《寄畅园迭旧作韵》一诗中,他这样写道:“双河舟溯慧溪湾,雅爱秦园林壑间。月镜光含窗潋潋,云绅声落涧潺潺。清幽已擅毗陵境,规写曾教万寿山。一沼一亭皆曲肖,古柯终觉胜其间。”显然,撤去了江南的气候环境和山水映衬,惠山园总是少了一些江南灵动秀丽的气韵。

惠山园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进行了改建,并改园名为“谐趣园”。谐趣园和圆明园内毁于战火的廓然大公(也称双鹤斋),都是仿无锡寄畅园的园林之作,然而,离开了杏花春雨的熏染,又何来江南园林的神韵呢?寄畅一园,可谓江南山水与江南智慧、江南审美的完美结晶,而康熙、乾隆二帝的多次游历与题赠,更为寄畅园增添了一抹悠远的人文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百年来,寄畅园几经罚没、抄家、兵灾、焚毁等灾祸,乾隆十一年(1746),秦氏族人在园内“供奉御书并立家祠”,使之“始可永垂不朽”,该园遂成祠园(秦氏公产)而得到保护。新中国建立之后的1952年,秦氏家族将寄畅园献给国家。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政府对寄畅园两次大修,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末,寄畅园复建了院东南部毁于1860年的建筑,至此,寄畅园基本恢复了鼎盛期的历史风貌。寄畅园的历史价值和独特之处还在于,江南园林大多几易其主,但寄畅园从正德年间初造,直至晚清、民国,数百年来园子从未换过秦氏以外的主人,其文化也500年一脉相承,建筑风格相对保持完好,文脉完整而纯正,在诸多江南园林中鲜有可与之匹敌者,因而历史价值更高。

寄畅园西依惠山、东接锡山,怀抱一池绿水,西侧叠假山于惠山东麓,园内假山承续了园外真山的余脉,举目东望,园外锡山龙光塔如园中之景,达到了园外有园,景外有景,浑然一体,使有限园林透出无限情趣。陈继儒描述曰:“入园窈窕幽径,绿玉万竿,中汇涧水为曲池,环池竹树云石,其后平冈逶迤,古松鳞鬣,松下皆灌丛杂木,茑萝骈织,亭榭翼然。夜半鹤唳清远,恍如宿花坞,间闻哀猿啼啸,嘹呖惊霜,初不辨其为城市为山林也。”

寄畅园美在幽雅精致,构思巧妙。园内,黄石叠山,掘土为池,环绕着一池碧水——锦汇漪,建有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清御廊等诸多的亭台廊榭,另有秉礼堂、含贞斋等精美建筑。最醒目的是探入碧波之中的知鱼槛,方亭翼然,成为寄畅园中众多景物的瞩目焦点。惠山淙淙流出的“二泉”水,被巧妙地引入园内曲曲折折的沟涧,一路潺潺有声,故有了“八音涧”的美名。与苏州的城市园林不同,无锡寄畅园属于山麓别墅型园林,既有江南园林曲折婉转、布局精妙、注重空间变化之特色,又巧借山势,融合自然,格调古朴而清旷。参天的古木,婆娑的竹影,高台曲池,美石嘉树,迷花醉月,共同营造出了寄畅园沉静雅致、清幽宜人的诗化境界。而独一无二的借山、揽月、引水之法,使得园外的山月与园内的景物浑然相接,气韵相承,山无止境,水无尽意,山容水色绵延交融,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可谓“虽由人做,宛若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