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通过微博发布了有关新车YU7的测试内容,其驾驶小米YU7横跨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全程1310公里仅补充一次电量,另外还休息了一次。

雷军的微博,此次测试全程保持平均时速100km/h以上,车内空调恒定22℃,在零下10℃低温环境下,车辆出发时表显续航1280公里,中途仅通过12分钟超快充补充18%电量,最终抵达时剩余续航82公里。据悉,小米YU7将成为小米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而且大概率会走增程技术路线。据爆料YU7的综合油耗为5.2L/100km,CLTC纯电续航为246公里,搭载的1.5T增程器热效率达44.9%,配合宁德时代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在800V高压平台支持下实现充电12分钟增加230公里续航(按18%电量换算)。值得注意的是,四驱版搭载的前220kW/后288kW双电机组合,零百加速已进入3秒俱乐部,却仍将CLTC综合续航锁定在1200+公里,平衡了性能与效能。

回望小米汽车首年成绩单,SU7纯电轿跑凭借"性能屠夫"的标签,在30万级市场创下首年12.8万辆的交付量,其中Max激光雷达版本占比超六成,印证了消费者对小米智能化配置的认可。不过,SU7的产能爬坡过程也暴露出新势力普遍面临的供应链磨合难题,其北京工厂目前单班制年产15万辆的规模,在面对YU7这款定位更主流的SUV时或将面临新的产能考验。

从市场维度分析,YU7切入的30-40万中大型混动SUV赛道正呈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该细分市场同比增幅达87%,理想L7、问界M7等竞品月销均破万。小米YU7凭借3000mm轴距打造的"得房率"、全系激光雷达的智能化配置,以及小米生态的跨设备协同优势,有望复制手机领域"性价比旗舰"的打法。行业分析师张凯指出:"在冬季续航衰减仍是纯电车型痛点的背景下,YU7展示的-10℃真实续航达成率,可能成为打开北方市场的关键钥匙。"

盈利同样是小米汽车关注的焦点。参考小米SU7的财务模型,其单车物料成本约18.7万元(含宁德时代电池模组、英伟达Orin芯片等核心部件),以均价29.9万元计算,理论毛利率可达21%。而YU7因采用增程式混动系统,省去了大容量电池包成本,配合自研增程器与电控系统,预计成本结构更优。若首年实现8万辆交付,按35万元均价测算,可为小米汽车贡献超50亿元毛利。但需警惕的是,当前新能源车市价格战白热化,特斯拉Model Y、小鹏G9等竞品已启动官降,小米能否在维持科技溢价的同时守住价格防线,将决定其盈利窗口期的长短。

从雷军微博评论区"油电同价终结者"的热议,到资本市场对小米汽车估值突破3000亿港元的期待,YU7的登场已不止于单一产品线的延伸。在手机业务增长趋缓的当下,这款承载着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落地的SUV,或将成为检验科技公司造车可持续性的试金石。正如测试视频中雷军反复强调的"真实场景、真实数据",这场续航马拉松的背后,实则是小米向传统车企技术话语权发起的正面挑战。

本文源自:金融界汽车

作者:AI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