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光平
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俄乌冲突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不少人心中存有疑问:美国带领的北约持续东扩,已然将势力延伸至乌克兰,俄罗斯正独自对抗整个北约组织。一旦俄罗斯难以支撑,北约的下一个目标是否就会指向中国?既然有唇亡齿寒的道理,中国为何不全力支持俄罗斯打赢这场战争呢?要解开这些疑问,我们需要从历史与地缘政治的维度,深入剖析中国、欧盟、美国、俄罗斯之间复杂的四方博弈。

回顾历史,中俄(苏)关系可谓跌宕起伏。清朝末年,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至少33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远超整个印度。苏联成立后,又怂恿外蒙古独立,致使中国再度失去18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尽管后来中苏进入蜜月期,苏联给予中国诸多援助,但背后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以朝鲜战争为例,这场战争由斯大林密电金日成强行挑起,他认为战争爆发后美国极有可能介入,届时中国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主动求援苏联,让苏联在东北驻军以避免战争;要么中国军队亲自入朝作战,但因实力悬殊大概率溃败,最终仍需求助苏联驻军。一旦苏联在东北完成驻军,中国的独立主权将岌岌可危。幸运的是,中国志愿军在苏联有限的军事援助下,成功打退十六国联军,打破了斯大林的图谋。此后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中国成为对抗美国的桥头堡。

在合作过程中,苏联对中国主权的觊觎从未停止,赫鲁晓夫提出在海南建立长波电台、在旅顺建立联合舰队,实则是变相驻军,遭到拒绝后,苏联迅速撤走所有专家。后来更是爆发珍宝岛反击战,苏联甚至秘密计划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国常年在边境驻扎百万大军以防苏联。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态度也经历了转变。叶利钦和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曾四次申请加入北约,若成功,中国很可能成为俄罗斯与美国共同的敌人。
在能源合作方面,俄罗斯起初拒绝与中国修建天然气管道,即便后来修建,管道规模也远不及对日本、韩国所修。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如黑河公路大桥,中国早早完工,俄罗斯却拖延多年,直到俄乌战争爆发才迅速建成。此外,在中印边境冲突、中越战争期间,俄罗斯(苏联)的一些行为也让人对其友好度产生质疑。例如,在中印争端时适时军售印度,在中越战争期间向越共提供大量军火援助。俄罗斯著名政治家卡拉切夫曾表示,中国人既不是他们的盟友,也不是朋友,只是恰好走到一起的同路人,中国的崛起是否符合俄罗斯的利益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些都表明,中俄关系并非简单的“唇亡齿寒”或“背靠背一损俱损”的亲密战友关系。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地球的中心是联通的亚欧非大陆,这里拥有世界近六成的陆地、人口和丰富资源。而美洲、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则处于边缘相对孤立的岛屿位置。几百年来,地球处于海权时代,海运成本远低于陆运,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商业运输通过海洋进行。19世纪末,美国提出通过获得海权、控制海上要道、掌控世界贸易来获取世界霸权,如今美国在海外拥有七百多个军事基地,充分彰显了海权的影响力。然而,1902年英国人提出的世界岛理论改变了地缘政治格局的设想。该理论认为,当欧亚大陆被密集铁路网覆盖时,一个强大的大陆国家将主宰这片土地并进而主宰世界。德国曾试图控制东欧以用陆权破海权,这一理论也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对于美国而言,欧盟和俄罗斯是其地缘政治上的敌人,美国一方面渗透掌控欧洲,另一方面主导北约东扩,封锁压制俄罗斯,防止陆权霸主的崛起。欧盟则处于两难境地,既希望与俄罗斯实现经济和军事一体化,摆脱美国控制并角逐陆权霸主地位,又惧怕失去美国军事保护后被俄罗斯吞并。俄罗斯同样惧怕欧盟崛起,毕竟历史上德国曾差点吞并沙俄,而当前俄罗斯面临的主要压力来自美国主导的北约东扩,其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中国的地缘政治位置独特,既不属于边缘岛国,也不在亚欧非大陆的中心位置,无论是海权还是陆权,都不是第一顺位竞争者。从地缘政治上讲,美国、欧盟、俄罗斯都不是中国的敌人,海权和陆权的冲突与中国并无直接关联。但从经济层面看,美国是打压中国的敌人,而欧盟和俄罗斯则是中国可合作的伙伴。

俄乌冲突的本质是海权与陆权的对抗。特朗普上台后推行“美国优先”政策,试图通过与俄罗斯交好来敲诈欧盟,导致俄罗斯和欧盟趁机加强合作,天然气管道不断修建,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拜登上台后,通过北约东扩至乌克兰,引发俄罗斯的反击,从而引发了欧盟国家如波兰的安全担忧。美国更是炸掉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彻底破坏了欧盟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基础,使双方走向对立。

在这场冲突中,中国若全力支持俄罗斯打赢俄乌冲突,会直接威胁到欧盟的国家安全,使中国成为欧盟的敌人,在未来中美经济博弈中,欧洲必然会更加全力对付中国。但中国也不能坐视俄罗斯经济被摧毁,因为一旦如此,中国很可能成为北约的下一个目标。所以,中国在军事上绝不参与俄乌冲突,避免与欧盟为敌;在经济上则积极与俄罗斯合作,防止其经济崩溃。这种做法使中俄互信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让欧盟对中国无可挑剔,不仅没有影响与欧盟的经济合作,反而使其更加密切。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充分展现了大国智慧。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中国没有被意气之争左右,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以和平发展为目标,在各方势力之间巧妙周旋,维护着国际局势的平衡,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了力量。
作者:陈光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