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话,中国超50%人口,未来将会流入到这几座城市,人口的增加,助力这些城市房价上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人口向城市汇集

将是大势所趋

先来国外的情况:

日本总人口1.26亿,东京人口数量约3693万;

韩国总人口5174万,首尔人口2600万;

墨西哥人口1.29亿,但是墨西哥城墨西哥城都市圈就有2300万;

美国人口3.4亿,纽约市人口约825.8万人;

而我们呢?同样在经历这样的变化:

目前,我国有3.5亿人生活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都市圈范围内,人口总量仅占全国人口24.7%。

有专家预测,随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化率稳步提升,未来20年中国人口继续向核心城市集聚:

到2035年,城镇化率可能达到75%,到2040年,超八成新增城镇人口分布在都市圈、城市群

而这种城市化向大城市化方向发展的变化,也将导致县级及以下城市的房子在将来主要用于休闲以及疗养等情况。

真正的居住功能房则主要由大中城市来提供,这会导致人口的大量迁移,从而推动房价的长期上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未来中国的巨型城市群在哪?

专家预测,到2035年,约50%的中国人口将生活在6大城市群。

这6大城市群分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中原和辽中南。

其中,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3大城市群将吸纳近40%的人口。这标志着中国正加速向城市群化的方向发展。

下面分别来看看这几个城市群的目前情况。

第一,京津冀城市群

2024年,常住人口1.097亿,GDP已突破10万亿元。据统计,京津冀有117所高校,225家三甲医院超。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排名前100名之内的高校,京津冀城市群有33所,光北京就有30所;这些都是人才必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城市群核心为上海,辐射范围包括江苏、浙江和安徽部分地区。

常住人口2.6亿人,这个城市群贡献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可以说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也是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珠三角城市群

如今已经升级成粤港澳大湾区,包括了两个特别行政区和9个地级市。总人口8617.19万人,GDP14万亿元。

其中,广深经济总量3万多亿,深圳有全国的高新技术企业。

此外,东莞、佛山等城市也以其制造业实力支持着珠三角的经济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成渝双城

成渝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中心,是国家建设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范围覆盖四川盆地大部。2021年,成渝城市群城镇人口近5000万。

其中,重庆人口规模超3000万,工业体系完备。成都常住人口超2100万,新经济发展迅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范围包括河南全省以及山西中南部、湖北东北部等地,总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

2021年,中原城市群非农业人口近7000万。

第六,辽中南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范围涵盖辽宁省中南部和东北地区,2021年,人口约3000万。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和粮食基地,拥有丰富的黑土地资源。

中国正在形成以6大城市群为代表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未来这些城市群将以其不同的魅力,吸引人口大量流动,在支撑中国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为啥都要往大城市跑?

首先,大城市集中了优质的资源。

如教育、医疗、文化资源等等,这些都是小城市望尘莫及的。

其次,大城市的发展红利辐射范围大。如大城市轨道交通连通周边,产业链协同发展,红利辐射范围更大。

再者,大城市有产业升级红利,高薪工作机会多,更容易吸引人才涌入。如上海搞金融科创、深圳发展高科技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对比其他发达国家的人口趋势,未来我国的城市群人口集中度还有上升空间。

省会城市人口可能达到2000万以上,一线城市人口总量可能冲击4000-5000万。

而随着人口的大量流入,城市的房子势必供需紧张,届时涨价会成为一种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买房不能盲目

城市群大趋势不可避免,未来对于购房者来说,就不能太盲目,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建议在城市核心城市群或都市圈,配置资产,未来长期趋势抗跌能力更强,保值增值机会更大。

第二,资金条件允许,首选顶级城市群,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这两个城市群GDP排名全国最强,经济越发达,人口吸引力越强,足以支撑房价上升。

第三,买不起一二线核心城市,可以选择一线周边城市。大城市的发展红利辐射,也会惠及到这些城市,带动房子稳定增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未来买房,选在了顶级城市群核心板块的,随着中国未来二十年发展大势,基本上可以躺赢。

不过微观方面,建议优选地铁口附近、配套资源完善、有公立学区优势的小区。

城市、区域,缺一不测,才能赢在起跑线上。

不过,城市群赚钱效应再大,也要衡量自身的需求和经济实力,主要还是条件允不允许。

不要超出能力范围买房,否则还没有扛到房价涨,就已经家庭债务危机了。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