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卖了30多万元,还有两个鱼塘的桂花鱼今年6月又能上市了。”2月14日临近中午,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新兴村委会新东村村民汤镜华说,自己进行桂花鱼养殖40多年,靠着桂花鱼,日子过得不错,如今儿女们早已成家立业,儿孙满堂。“经济上没压力,很幸福。”

清新桂花鱼(资料图片)。清新融媒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新桂花鱼(资料图片)。清新融媒供图

近年来,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多措并举,提升桂花鱼现代化、标准化良种繁育,推进桂花鱼区域品牌建设,突破性开展饲料桂花鱼养殖创新模式,创新性开展“渔光互补”项目。2024年,累计实现桂花鱼鱼苗孵化超4000万尾,桂花鱼产量累计约9362吨,较2023年8558吨增长约9.39%,全力打造桂花鱼特色产业。

桂花鱼成了村民的“致富鱼”

55岁的新兴村委会新西村村民汤志星有50亩鱼塘,主要用来养殖桂花鱼以及桂花鱼所需要的鱼仔,他是靠鱼仔养殖桂花鱼,这种方式养殖出来的桂花鱼叫“鱼仔桂”。

“去年卖了3万尾‘鱼仔桂’,卖了70万元。”汤志星说,去年下半年到目前,他养殖的桂花鱼还有3万尾没出塘,“鱼仔桂”养殖成本高,饲料养殖的成本会降低40%甚至更多,但技术要求高,“饲料养殖还不太会,还需要学习。”

在汤志星看来,养殖桂花鱼还是能赚钱的。他靠着养殖桂花鱼,为两个儿子在市区每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如今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小儿子在外工作,大儿子跟着他养殖桂花鱼,同时在鱼塘养殖4000只鹅,“鹅粪直接用来喂养鱼仔,鱼仔用来养殖桂花鱼。”

清新桂花鱼捕捞(资料图片)。清新融媒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新桂花鱼捕捞(资料图片)。清新融媒供图

和汤志星的看法一样,汤镜华同样认为,桂花鱼是他日子过得好的重要依托。汤镜华今年77岁,9亩鱼塘由他跟他老伴还有儿子三人守着,在自己家的鱼塘他同时也养殖了1.5万只清远鸡和2万只乌鬃鹅,作为桂花鱼养殖的补充,9亩鱼塘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养殖桂花鱼能赚钱,但很辛苦。”他说,每天都要守着,增氧机不能停,夜里也有起床看两次,“所以晚饭我是不喝酒的,喝酒喝多了怕耽误夜里起床看鱼塘”,2023年他家桂花鱼卖了150多万元,目前桂花鱼市场波动比较大,他希望市场行情稳一些,养殖户多点收入。

新兴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汤冠锋介绍,全村桂花鱼养殖户共有16户,养殖总面积约1200亩,从业人员近百人,村民养殖基本都是“鱼仔桂”,这个产业在村里发展势头良好。

做大做强桂花鱼产业

相对普通养殖户,企业养殖桂花鱼则成本相对低很多。在清远海恒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负责人袁家祥介绍,这个基地面积300亩,从2023年至今,采取饲料养殖桂花鱼,比鱼仔养殖成本减少了四成以上,2024年卖了15万斤左右的桂花鱼,卖了400多万元

300亩的面积拥有多口鱼塘。冬季是桂花鱼生长最慢的季节,一般情况为清塘,清远海恒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养殖两茬桂花鱼,天冷的时候,养殖黄骨鱼、鳊鱼这些“杂鱼”,不让鱼塘“休息”,增加养殖效益。

相对于上述这家养殖企业,位于山塘镇胜利村委会的清远市联成渔业有限公司则在正在进行“渔光互补”实践:在光伏发电板下的鱼塘养殖桂花鱼,总面积118亩。负责人陈绍基表示,去年8月才开始运营,去年9月投放桂花鱼苗,也是饲料养殖,目前还没有上市,按照计划全部养殖后,每年总产量有30多万斤,产值700到1000万元之间。

山塘镇党委书记蓝新容表示,近年来,该镇发挥广东鳜宝渔业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头示范作用,提升现代化、标准化良种繁育,推进桂花鱼区域品牌建设,突破性开展饲料桂花鱼养殖创新模式,创新性开展“渔光互补”项目,为桂花鱼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2024年,全镇桂花鱼产量累计约9362吨,较2023年8558吨增长约9.39%,较2020年桂花鱼产量7651.11吨增长22.36%

山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曹颖说,该镇还依托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等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发展壮大一批桂花鱼养殖企业及合作社,支持一些桂花鱼养殖企业进行桂花鱼良种繁育,保存好翘嘴鳜“广清1号”的优质基因资源,促进鳜鱼品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支持镇内桂花鱼养殖主体实施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同时,不断扩大饲料桂花鱼养殖规模,提升桂花鱼产量产值。

清远发布编辑部
来源:新清远 清远日报

记者:洪会强 通讯员 陈泽善 关昊

编辑:张洁雯

校对:冯嘉欣‍‍

二审:周东辉‍‍‍

三审:钟志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