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奥斯卡评委们,或许从未想过会被一部中国动画“反向征服”——《哪吒2》北美上映后,两位奥斯卡评委在影院激动飙中文,隔空喊话导演饺子:“我会为你投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带着“封神宇宙”基因的电影,以118亿全球票房杀入影史前11,更让美国观众为“元神觉醒”泪洒影院。这一刻,中国动画不再是西方评奖体系的“陪跑者”,而成了规则的挑战者。

曾几何时,中国影视文娱圈弥漫着一股“自我矮化”的怪诞风气——某些导演以“国际接轨”为名,把中国故事硬塞进西方叙事框架:紫禁城拍成哥特城堡,武侠片强行植入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甚至让屈原说英文哲理金句……这种“文化献媚”的背后,是创作者对本土文化的不自信,误以为“去中国化”才能赢得国际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哪吒2》反手甩出一记耳光:影片中商周青铜纹饰与三星堆图腾交织,川渝方言的太乙真人与“急急如律令”的咒语齐飞。这些曾被某些人视为“文化壁垒”的元素,却成了征服奥斯卡评委的利器。评委希拉·索菲安直言:“虽然不懂细节,但电影传递的成长与家庭共鸣,让我全神贯注。” 这印证了一个真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真诚的,才能跨越山海。

《哪吒2》的逆袭,本质上是一场文化话语权的争夺战。 过去,奥斯卡奖长期被美日动画垄断,迪士尼的“公主叙事”与皮克斯的“美式温情”几乎定义了“国际标准”。 但《哪吒2》用2400个镜头、1900个特效的工业级制作,重构了东方美学的视觉霸权——陈塘关大战的水墨渲染、元神出窍的粒子特效,让《冰雪奇缘2》的雪花都显得单薄。

更致命的是,它用中国神话的哲学内核,击穿了西方对“普世价值”的垄断。敖丙与哪吒的“双生羁绊”,既是宿命对抗,亦是自我救赎;申公豹的野心与温情,撕掉了非黑即白的标签。这种复杂的人性刻画,让《疯狂动物城2》的“政治正确”相形见绌。难怪艾伦·埃拉索夫惊叹:“中国电影人该为此自豪!”

当然,这还只是开始。文化觉醒的下一战:拒绝“他者凝视”,建立中国标准。 《哪吒2》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是中国文化觉醒的缩影。 当“国潮”席卷全球、TikTok上外国青年自学“急急如律令”、纽约书店摆满《封神演义》英译本,我们终于明白: 文化自信不是喊口号,而是用硬实力让世界主动解码中国。

反观某些“文化跪族”,至今仍沉迷于“奥斯卡滤镜”,把西方评委的偏好当作创作圣经。但《哪吒2》证明:与其削足适履,不如造一双自己的鞋。导演饺子曾说:“若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 这条路,正是中国文化的输出之路——不迎合、不解释,只用极致的美学与共情,让世界追着我们的节奏起舞。

奥斯卡评委的“催更”,是给中国创作者的一剂强心针,更是对文化自卑者、文化跪族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 当《哪吒2》的票房与口碑横扫全球,我们终于可以说: “中国故事”无需西方认证,它本身就是标准。 未来的文化战场,我们要的不是“申奥”,而是让奥斯卡来“申中”——毕竟,真正的文明,从不需要他人颁发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