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可我们都四十多岁的人了,马上五十了,人生的志向到底有没有立起来?人生的迷惑到底还有没有呢?我们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当然,在考虑这些问题之前,首先要有物质基础,起码能生存,起码能养家糊口。如果连饭都不上了,基础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了,那也就没有心情去考虑这些问题了。

那为什么我们人生总是遭遇不顺呢?为什么本来十拿九稳的事情,关键时候就总是出现意外,功败垂成呢?为什么别人都能赚钱的事情,我们去干就不赚钱呢?为什么好事轮不上,坏事却接二连三呢?

是我们不聪明吗?未必!傻人还有傻福呢。

是我们出身太贫寒吗?未必,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是社会不公平吗?未必,如果不公平,也是对所有人不公平,为什么倒霉的那个偏偏是你,而不是别人呢?

是我们的命运不好吗?也未必,因为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易经》也就不会流传几千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人生命运,有定数,有变数。我们出生在什么地方、什么家庭、男女性别等等,这是定数,我们没法改变。但还有个变数,变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随时都在变,上一念和下一念往往都不一样,所谓“境随心转”,我们的心变了,环境就随之改变了。

比如开店做生意,如果两口子刚吵完架,心情不好,就会表现在脸上,即使有顾客进去了,也不会买东西,转一圈就走了。如果老板今天很开心,笑容满面,即使来个闲逛的顾客,也愿意多待一会,有需要的,他就会买了。

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的时候,聪明的你,肯定也想到改变命运的方法了。

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我们人生不顺,人生失败,其实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要想改变命运,就要从改变我们的心开始,深刻反省,改过迁善。

《大学》上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梢。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财富?为什么贫穷潦倒,负债累累?就是因为德行不够,这是根本。所谓“厚德载物”,没有厚重的德行,即使侥幸得到财富,也守不住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云:“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最损德的行为,莫过于这个“淫”字;最积德的行为,莫过于这个“孝”字,这是决定人生命运非常关键的两个因素。我们一定要好好反省,在这两个方面,有没有问题。

有一篇文章叫《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如果没有,今生一定要读一次。

明朝的俞净意先生,就是一个改造命运的典范。他的命运,可比我们惨多了。他从小聪明绝顶,十八岁就考中秀才。但可惜的是,后来连续考了七次,却始终没有考中,只能靠教书度日,穷困潦倒。

他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四个女儿,但都先后夭折、失踪,最后只剩下一个小女儿。妻子因为思念子女而哭瞎了双眼。这命运实在太悲惨了,他就觉得上天不公平,为什么我博学多才,却仕途渺茫?为什么我没做什么坏事,却儿女夭亡?

直到在他47岁的时候,有一天灶神示现,指出他悲惨命运的根源,其实就是意恶,就是念头不善,起心动念不善,所以才感召不好的果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以后,俞净意先生决心改恶修善,把心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相随,一念一行,都小心谨慎,不敢自欺。

这样过了三年,他的工夫成熟,命运也开始转变。先是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去宰相府教书,然后又取得进入国子监学习的机会,然后又考试登科。失踪的儿子也失而复得,妻子的双眼也重见光明,并且他也健康长寿,一直活到八十八岁高龄。这些都是他改过迁善后的善报,因果报应,真的是丝毫不爽。

我就是在去年读了这篇文章后,备受鼓舞,因为我和俞净意先生所犯的过错,有很多一样的地方,也是意恶严重。并且去年我虚岁也是47岁,跟他一样。所以发誓向俞净意公学习,改过自新,断恶修善,从头开始。

只要懂得了改变命运的道理,只要下定了决心,那就什么时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