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是将帅们充分发挥战略能力和军事天才的舞台,一野之于彭老总,二野之于刘邓,三野之于陈毅粟裕,四野之于林彪和罗荣恒。

就在这些将帅们尽情施展军事才能的时候,贺龙似乎“销声匿迹”了。

1

1

有人说,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感觉贺龙出身穷苦,这是不对的。

其实贺龙的出身背景极为深厚。他是哥老会的“大爷”。

清末,太平军沿长江一路东进,湘军又在战后返回湖南,导致江浙的青帮、两广的天地会、西南的哥老会被串联起来,形成遍布长江流域的反政府会党组织。

其中发展最猛烈的就是哥老会。

到了清末民国的乱世,中国的政治经济秩序彻底崩溃,基层政府的控制力更加软弱涣散,哥老会等会党组织,便成为正式政府之外的隐形政府。

也就是说,他们不仅有武装力量,还取代了相当一部分的政府功能,那些哥老会的龙头大爷,其实是县太爷+军头+商人的混合体。

贺龙是湖南桑植人。

这地方离川渝地区很近,清朝道光年间就有了哥老会,贺龙的曾祖父贺廷璧,就是湘西哥老会的龙头大爷,咸丰四年拉起数千人的队伍,响应太平军的反清战争。

虽然贺廷璧反清失败,被清朝政府斩首,但贺廷璧成为哥老会的英雄,被湘西人民口口相传了很多年。

家族有这么个祖宗,贺家的地位、声望或者人脉,都不是其他人能比的。于是哥老会龙头大爷的名分,也就在贺龙家族传下来。

哥老会本质是一个反清组织,而孙中山当初进行革命的口号就是“驱逐鞑奴,恢复中华”的反清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贺龙一开始就是跟着孙中山闹革命就不难理解了。

辛亥革命运动让他曾三次入狱,但是他从来没畏惧过,每一次放出来后,他就继续参加武装起义。

直到后来,他也随孙中山参加了北伐战争,征讨袁世凯等人,贺龙在此次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贡献,贺龙也坚信孙中山的思想是正确的,对他的“三民主义”非常崇拜,这也是贺龙加入了国民党的原因。

但是在南昌起义中,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后,贺龙认为他违背了“三民主义”的本意。

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他与知识界的人士结交,还认识了两个日本留学生,他们带了很多书籍。这两个留学生跟贺龙大肆宣扬着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十月革命。

贺龙听了脑中有了很深的印象,慢慢的贺龙在心里也认可了马克思主义。

在北伐战争中,贺龙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被誉为“战绩最大、声誉最高”“异常奋勇”的“钢军”。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国共合作破裂,敌人对我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而此时的我们也认识到自己手中没有军队,注定会迎来敌人的杀戮,因此决心发展自己的军队。

这时贺龙因为亲共就成为了国共两党争取的对象,蒋介石想要花重金请求贺龙帮助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但是贺龙不为所动,反而投身于共产主义的革命事业中。在周恩来的指挥和带领下,率领部队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南昌起义,成为我党的最原始军队的顶梁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昌起义之后,这位湖南汉子终于加入了他心心念念的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南昌起义失败之后,贺龙前往湖南发动湘西起义和年关暴动。在湖南、湖北一带建立了根据地,同时在湘西和任弼时一起向黔川方向进攻,策应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

2

2

1937年抗战爆发,三大方面军改编成八路军的三个师,分别开赴抗日前线。贺龙担任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的120师师长。

之后,贺龙和关向应率领120师主攻晋西北地区,麾下有张宗逊、王震、萧克、甘泗淇等将领,陆续收复了河曲、保德、偏关、宁武等晋西北县城,指挥了雁门关大捷,累计作战1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0万余人。

晋西北地区,至今流传贺龙的故事,谁家要是参加过八路军,乡亲们都会点个赞,哎呀,他们家是贺龙的兵。

然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其他部队的首长,都成了各路野战军的统帅。唯独以120师为班底的部队,被改编成西野,由彭德怀统帅解放大西北。

这是怎么回事?

有的说法是剥夺贺龙兵权,真的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