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泰国警方谈缅泰电信诈骗案时说,经泰国国家反人口贩运行动中心(ATIP)调查确认,仅有1%的受害者是被骗的,其余均是自愿工作。

这条消息在国内的媒体上没有掀起什么波澜......没有多少人愿意看到这样的解释。
什么?
只有1%?
这么缺乏戏剧性吗?
前期对缅甸和泰国的“战狼”情绪已经拉满,恨不得马上搞一个“某某行动”出动六代机去轰平电诈园。现在发现那所谓的受害者中有99%是加害者,这事一下子泄了气。
那99%的人,他们干一行爱一行,抱着“行行出状元”的创业者心态投身于电诈事业,专门猎杀缺乏防备心理的国内民众。
这群杀千刀的,他们不仅骗我们的钱,还骗了我们的感情。
我们以为他们都是王星,又帅又无辜,没想到他们是一群又狠又坏的灾星。
其实,我很早就怀疑电诈园的运作模式。电诈是一种对智力要求很高的技术性工作,如果都被人用枪顶着脑袋干活,他们很难完成一桩桩不可思议的mission impossible——他们能让受害者心甘情愿打款,为了打款甚至要想方设法绕过家人、绕过银行柜姐、甚至绕过派出所苦口婆心的警员......这种业务能力不是逼出来的,是刻苦钻研出来的。
除了技术,那99%的自愿者还一定对诈骗这门事业充满了无尽的热爱。
没有爱,很难想象他们能日复一日地拨打不断被挂断或者被骂回的电话,很难想象他们说着鬼都不信的鬼话时自己不发笑,尤其难以想象能让退休的上海老阿姨一股脑把毕生积蓄打到他们指定的银行卡上。
一般说来,诈骗者的银行卡转款具有无比的便利性......不分国界,无远弗届。
这点真神奇。
我没猜错的话,电诈园里应该还有团建,他们的企业文化是“诈骗是财富再分配的公平机制”之类的励志爽文,他们会为同事骗到一笔大单而欢呼雀跃。
说到底,电诈是诈骗这门传统手艺在电信平台上的重生。
泰国国家警察总署总督察塔差猜警少将说,“电信诈骗集团的受害者遍布全球,通常由本国人先欺骗同胞,再利用他们继续诱骗同国籍人士”。
看清了本质吗?
电诈的本质就是“杀熟”。
所以有钱人要记住两点:第一,别贪心;第二,当心熟悉你的陌生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关心和财运。
最后做一个猜想:缅泰电诈案最大的受害者是谁?
我猜是电影《蛟龙行动》。
如果没有妙瓦底那茬事,票房过十亿应该没问题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