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徐志杰

位于浙江省宁波城市中心的天一·和义商圈以繁华的中山东路为纽带,连接天一广场和和义大道,横跨不同层级业态,构建起了商业形态总面积近35万平米的航母级购物体验场,不仅是宁波唯一一个蝉联3年的“百亿商圈”,也是宁波乃至浙东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

但在这份繁华背后,商圈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烦恼。不断攀升的交易总数让消费纠纷的态势日益紧张,商户和消费者们都亟需更加高效、低成本的解纷服务。

近年来,海曙区法院聚焦服务商圈经济发展,着眼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打出共享法庭、司法建议、普法宣传等一系列消费解纷“组合拳”,释放群众消费潜力,为商圈的健康发展撑起一片法治的蓝天。

“十”刻必答,织就高效解纷网

“马上就要举行婚礼了,现在婚庆公司约好提供的场地和设备连个影都没有,我请柬都发出去了,这可怎么办啊?”

近日,海曙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孙怡芸通过共享法庭,接到了来自海曙区高桥市场监管所的“求援信息”。

原来,宁波某有限公司由于近几年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开办的宴会艺术中心承接的多份《婚宴服务合同》也受到了影响。婚礼筹备的不顺利引发了新人们的不满。

在多次协商无果之后,50余名消费者赶到高桥市场监管所集体维权,强烈要求返还定金或全额退款。市监所在初步安抚消费者的情绪、联系涉事公司后,立即通过共享法庭向海曙区法院立案庭发来了连线申请。

“婚礼是人生中的大事,现在出了问题,他们心里肯定是十分着急的。”孙怡芸深知消费者们内心的焦虑和对妥善解决此事的期盼。

连线调解过程中,孙怡芸针对消费者一方提出的诉求一一予以回应,并对他们提出的疑问耐心地进行解释,结合不同消费者的情况与涉事公司的经营现状为双方寻得了最优的解决方案:对于已经在筹备中的婚礼,由该公司继续承接,并减免一定的费用;对于还只是支付了定金的,退还全部定金款项。

最终,全部消费者当场与涉事公司签订调解协议,并通过共享法庭在线上进行了司法确认。市监所内紧张的氛围终于舒缓开来,消费者们拿着刚到手的调解协议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这起群体性服务合同纠纷之所以能够在诉前实现一天内妥善化解,得益于海曙区法院构建的消费纠纷诉调对接机制。以天一商圈放心消费智治中心“共享法庭”为轴心,月湖、古林等市场监管所“共享法庭”为支点,辐射全区18个商业综合体,打造消费解纷“十分钟交通圈”,做到“十分钟内必有回应”,用最快的速度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促进消费纠纷就地调处、及时化解,避免矛盾升级、演化成诉,为商圈经济的发展提供及时高效的法律保障。

“治”于萌芽,未雨绸缪化干戈

“在收到法院的司法建议后,公司对此高度重视,一定会积极整改过往存在的问题,努力成为一个称职的市场经营管理者,引导商户共同建设和维护守法诚信的市场环境。”经营着宁波某知名商场的商贸公司负责人郑重承诺。

日前,某品牌方发现宁波一商场内有数家商户在销售假冒其品牌的商品,于是将商户以及商场的经营者一同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共同承担侵权责任。

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该商场内的多家商铺均存在售假行为,且假冒的产品并不仅限于涉案品牌。

在成功调解本案之后,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提振消费信心、激发商圈经济活力,海曙区法院针对商户售假问题,主动向涉案的商贸公司制发了一份司法建议推动规范经营。

该商贸公司在收到司法建议以后,及时向法院回函反馈,同时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与商户之间的租赁合同,将售假行为也纳入到承租商户的违约情形之中,并建立不定期全面巡查的监督管理机制。在这之后,该商场的消费纠纷数量显著下降,成效斐然。

海曙区法院在化解消费纠纷时一贯坚持“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理念,常态化开展消费领域分析研判,定期梳理总结消费批量纠纷所映射出的问题,向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管理方、互联网平台等提出针对性监管建议,真正做到止纠纷于萌芽、消矛盾于无形。

“益”路生花,激活消费新动力

“大家在带货主播的直播间下单时,一定要注意保存好付款记录、交易订单等信息。像今天讲的案例里的小花,正是因为做好了这些小事情,才能使自己的合法权益迅速得到保障。”

近日,海曙区法院联合海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巡回法庭天一商圈站举办“消费维权全流程会客厅”活动,将一起改编后的消费维权案件搬进网络直播间进行实景演绎。

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来自法院的“主播”郑璐燕生动地解析了“直播带的祸”该如何解决。

直播中,许多网民也发来了自己在消费时的疑虑和遇到的问题。比如线上有7天无理由退换货,那线下门店有吗?吃外卖闹肚子,有什么好的维权办法吗?要投诉或起诉对方,但不知道商家信息怎么办?说是有奖销售,结果商家随意变更规则怎么办?郑璐燕为大家一一做了解答。

此次直播普法以“齐心聚力、激发消费活力”为主题,通过前期预热,直播间共吸引了一万三千余名网友关注。

为了优化消费环境、服务商圈经济发展,海曙区法院在普法宣传上下了深功夫。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宣讲团,聚焦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境外代购等新型购物生态,围绕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三包服务等热点问题,联合市监、消协开展了“‘益’路有法”“‘权’心为您”“普法赶集迎新春”等一系列主题普法活动,积极营造让消费者敢于消费、乐于消费的良好氛围,激活商圈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何服务商圈经济发展,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大命题。法院将继续精准对接群众所需,深耕消费纠纷治理,提振群众消费信心,让司法服务应和基层社会治理同向发力、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激活商圈经济,点燃发展引擎。”海曙区法院院长陈海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