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我们更荆州的粉丝群,有网友分享了一段上了本地热榜的视频,江陵县普济镇赵家岭村一新桥竣工通行没多久就歪了。
因为当时网上臆测的说法有点多,所以我们没有关注,在有了官方通报后,我们一起回过头看看这件事给基层治理有哪些启示。
快速回应 纠正一些不实言论
在这个事件开始发酵后,网友就有一些言论,包括这个桥造价几千万,层层转包,偷工减料等。

很快,市县两级的相关部门就介入调查并给出回应。
在官方通报还没有发布以前,江陵县水利局工作人员就回应称,我们只是试通车运行,桥没有经过验收。该工作人员表示,桥墩有沉陷问题,现正采取补救措施。
尔后,直接发布官方通报表示:针对网民关注的“江陵县一新建桥梁倾斜”问题,经初步核实,该桥为普济镇赵家岭村在建跨白柳渠农用桥,总投资165万元。
通过及时的回应,纠正一些不实的传言,这一点在基层应对突发事情的时候,还是很有效的。
直面问题 打消公众疑虑
在通报中,还强调了:2月10日试运行,2月11日施工方监测到两侧桥台出现一定沉降,导致桥面局部有所倾斜,当即实行全封闭管理。当前,正抓紧整改施工,预计一个月左右完成,彻底消除隐患,确保公众安全。

从回应中,我们主要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信息点:
1、这座桥目前还没投投入使用,也没有通过验收,处理测试阶段。
2、桥面倾斜的原因是沉降,基础沉降会直接影响连续梁桥的稳定性,当地基发生沉降时,桥梁支座会随之下沉,导致桥梁整体结构发生变化。
3、监测到沉降的是施工方,也第一时间进行了封闭管理。
4、目前正在进行整改施工。
总体来看,这则通报的回应还算比较全面,能够较好地打消公众的疑虑。
强化事后追责 更要强化事前监管
在通报中,还强调了要:对沉降原因进行专业调查,依法依规严肃处置。
需要明确的是,这件事情当中,是否存在不规范或者失误的地方?比如设计方案是否合规?有没有考虑过沉降的影响?施工单位是否完全按图施工?监管部门是否存在疏失等等?
好在这件事并未造成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但就这一件事,也给基层治理特别是农村小微项目的管理提了一个醒:事后追责重要,事前的监管更加重要。
事故虽小,但值得反思。相关部门反思,为什么会发生?农村的这种小微基础项目还有哪些安全隐患?能不能早点把不安全的隐患排除掉,因为如果一旦发生大的安全事故就往往为时已晚。
安全与事故,其实就在一线之间,事后“追责”不如事前“负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