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之际,如何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关键力量,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向教育强国新征程的关键。高校应着力聚焦师德师风建设、优化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深化人事管理改革、构建服务保障体系四方面,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聚焦师德师风建设,筑牢教师思想政治根基
教师队伍素质决定着高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师德师风是评价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一是要强化政治引领,把牢政治方向。坚持党管人才的根本原则,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高校基层党组织为阵地,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将政治引领融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夯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工作方式创新,把教师队伍中“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引导广大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强化思想引领,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内涵。在价值追求上,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体制机制上,要严格教师资格准入机制,从政治素养和德行修养层面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防线,不断实现师德师风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构建全覆盖、常态化的师德师风教育体系,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构建师德违规失范行为处理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二、优化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素质
当前,在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时代背景下,要积极应对新科技对教师能力素质的挑战和要求,健全高校教师发展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一是构建全链条教师培训成长体系。形成整体系统规划,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岗前培训—入职指导—职后培训”一体化教师培训体系,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根据教师类别开展分级、分类、分层的培训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师培训模式,集中培训、分散培训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理论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完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探索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双重激励机制,以此培养高校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获得感,释放教师活力。二是完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深入实施高校教师国外访学进修、国内访问学者、产学研践习、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等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项目,支持青年教师到行业部门挂职锻炼或开展高水平研修访学,搭建教师科研合作交流的平台,推进有组织学术科研管理,强化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赋能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素养提升。重视人才工程项目的导向牵引作用,借助各类人才政策和评奖评优项目激发教师成长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有利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环境。
三、深化人事管理改革,激发教师发展创新动力
教师队伍是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而驱动教师创新创造的基本动力来源于制度引领,要从制度层面创新教师引育用留机制,促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构建高质量的人事管理机制。一是完善人才引育体系建设。高校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布局制定引才战略,建立以学科为引领的引才机制,创新人才招聘模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聚焦学科专业发展不断提高引才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严把人才引进资格审查,加强对教师资格、师德师风等方面的评估,采取以才荐才、以才引才、柔性引才等方式,灵活使用特聘教授、兼职教授等形式共享优质教师资源,服务高校教师队伍和学科建设发展。二是实施教师岗位聘任改革。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按照教学科研型、教学型、科研为主型等类别设置岗位,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分类设置聘任标准和业绩要求,重点关注教师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服务贡献和学术影响等核心要素,实行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和分类评价机制,健全岗位能上能下机制。三是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合理设置评价周期,实施准聘长聘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建立年度考核与任务考核相结合、中期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坚持自我评价与同行评价相结合、存量评价与增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成效评价相结合,构建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多元评价制度,为人才松绑,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全面释放教师创新潜能和能力。
四、构建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教师队伍优质生态环境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切实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厚植让教师能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宽松人文环境。一是完善薪酬体系,提高教师收入待遇。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强化薪酬与绩效挂钩,突出业绩与贡献度,建立能够体现高校教师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科学、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二是落实教师保障服务。为优秀教师提供人才引进住房补贴或安家费,协助做好办公保障、人才落户、子女教育等日常服务,聚焦教师各类需求,提升服务精准化、人文化,全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厚才的人才成长环境。三是注重人文关怀投入。高校教师队伍管理要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为教师赋权增能,坚持依法治校,优化学校治理体系,构建教师荣誉体系,发掘教师先进事迹,强化宣传引领,增强教师职业感和自豪感。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张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