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昆明市官渡区民航路27号的五里多农博广场,因其品种丰富、物美价廉,是吴井街道辖区内最繁华、人流量最大的农贸市场。
最近,细心的居民发现,五里多农博广场有了很大的变化,路上巡逻的“红袖标”变多了,监控设备增加了,市场内商户用的瓶装液化气也改造成了管道天然气,居民的“菜篮子”拎得越来越放心了……
近一年来,吴井街道办事处通过整合统筹社会资源,把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的关口向农贸市场前移,做到群防群治“一张网”、内防外保“有呼应”、平安阵地“百分百”、矛盾调处“快响应”,将群防群治、共治共防嵌入市场服务全要素,逐步形成“一呼百应”的平安共创格局。
群防群治“一张网”
吴井街道办事处通过专群结合,周密组织发动,着力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将原有负责背街小巷重点时段巡逻防控的群防群治“红袖标”治安志愿者从128人增加至295人,补齐巡逻“短板漏洞”。
在派出所民(辅)警的带领指导下,不间断地开展巡逻守护、隐患排查、治安宣传、案件防范等工作。同时,由街道平安办依据重点区域、人员密集场所、路段人员流量情况,结合警情分析统计,及时增加巡逻、驻点防控专业力量,调整巡控时段、频次,通过“动态巡逻+静态值守”,做到“警力随着防控形势走、随着人流量变化调”。
内防外保“有呼应”
五里多农博广场成为昆明市首家完成管道天然气替换瓶装液化气改造的市场,让40户商户用上了安全便捷的天然气,并在市场内安装了50余个天然气探头、3个集中报警箱和3个电磁截断阀,严守泄漏监测防线。
此外,街道依托1支队伍、3分钟响应、7分钟到达处置的“137”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派遣应急管理队员驻扎市场,并配备救援、医疗等物资设备,确保能迅速响应并有效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同时对商户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组织灭火器实操练习,形成市场内外整合、联动一体的安全生产综合整治常态长效机制,通过“内防外保”相呼应,让市场安全工作向前迈出坚实一步。
平安阵地“百分百”
五里多农博广场涵盖8个不同业态区域,日均客流量达4万至5万人次,节假日更是激增至8万到10万人次。针对菜市场的庞大人流,街道在人防、物防、技防上进行了全面升级。
经过街道、派出所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细致勘查,街道针对治安防控的盲区和空白时段,新增28个监控设备和41套防暴装备。完善防控措施后,街道和市场方能够及时疏导客流,实现有效的前置管理。
安装实现百分百全覆盖的监控摄像头,使得街道无需现场巡视,通过后台监控即可实时识别安全隐患或不文明行为,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智能、便捷的购物环境。
矛盾调处“快响应”
市场事多且杂,矛盾易发多发,对此,街道群防群治“红袖标”治安志愿者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坚持人在“格”中走,针对市场矛盾多发部位进行常态化全面细致的排查,一旦发现及时介入,“吹哨”预警,做到“发现在源头,处置在一线”,助力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经营消费环境。
此外,街道还将反诈、普法、防范非法集资等宣传点位“搬”到了市场里。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提示防范要点、开展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面对面向经营摊主和前来买菜的市民普及反诈、禁毒、居家安全等相关知识,借力“菜篮子”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平时群防群治,遇事则“一呼百应”,这是五里多农博广场一年来最大的变化。“下一步,吴井街道将持续聚焦平安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以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举措为重点,以加强平安阵地建设为抓手,以深化宣传引导发动为保障,切实做到用真情穿针、引实事做线,让居民群众的‘菜篮子’拎着更放心,拎出安全感。”吴井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胡燕华说。
本报记者 吴怡 龙琼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