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学期开学以来,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荔林小学和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和美小学里,一场别开生面的 “课间革命” 正悄然发生——这两所学校率先将课间时长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

走进校园,下课铃一响

走廊、操场瞬间变成欢乐海洋

跳绳、打乒乓球、

玩打地鼠游戏、摸高比赛……

课间里

深圳校园的笑声多了

奔跑的身影也多了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切实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鼓励学校探索课间15分钟制度,严禁“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时间。深圳不少学校积极响应,深晚记者走进学校,一睹了15分钟课间里孩子欢声笑语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美小学学生在操场跑步

课间延长5分钟

师生都获益

“嘟——”随着下课铃响起,荔林小学瞬间从安静的学习氛围中“苏醒”,化身为欢乐的海洋。在走廊空区上,一场激烈的“封神榜”跳绳挑战赛正火热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间15分钟,荔林小学学生脸上洋溢笑容。

“加油!加油!”三(1)班的小观众围成一圈,扯着嗓子为参赛选手加油。只见参赛的刘诗涵同学,小脸涨得通红,手中的跳绳飞速舞动,双脚如同装了弹簧一般,快速地跳跃着。一旁负责计数的体育老师紧盯着跳绳,手指不停地记录着数字。“哇,已经100个了,刘诗涵太厉害了!”围观的同学发出阵阵惊叹。场边休息区,刚结束比赛的陈萱林喘着粗气,脸上却洋溢着兴奋的笑容:“以前10分钟课间根本没时间参加这种比赛,现在15分钟,不仅能玩,还能挑战自己,太好玩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荔林小学一场激烈的“封神榜”跳绳挑战赛正火热进行。

在楼下的空地上,三(6)班的孩子正在玩打地鼠游戏。扮成“地鼠”的孩子机灵地从“地洞”里探出脑袋,负责“打地鼠”的小朋友全神贯注,手中的“锤子”高高举起,一旦发现“地鼠”露头,迅速落下。几轮下来,三(6)班的段嘉淇额头出了一层薄汗,“以前的课间时间好短,没玩一会就要上课了。现在我一下课就下来玩儿,游戏都能玩好几轮,太开心了。”段嘉淇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荔林小学学生正在玩打地鼠游戏

和美小学的走廊上,一(3)班的孩子正在使用摸高器。“大家一起跳,看看谁摸得更高!” 同学纷纷奋力起跳,小手努力向上伸展。“我摸到了!而且比你们的都要高”一旁的肖可珵兴奋地喊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美小学学生正在玩摸高跳游戏

老师也放松了起来。教龄29年的荔林小学教师潘莉丹任教音乐,她时常因为任教不同年级,要在不同教学楼穿梭。“以前上完课就急着赶去下一个班,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现在我能休息一下,调整好状态再去上课了。”潘莉丹笑着说道。以前要是有两节连堂课,荔林小学德育处副主任周超根本来不及回办公室,如今,她感觉轻松多了。以前只穿平底鞋的她,如今可以穿有点跟的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美小学学生玩跳格子游戏

每班组成5人小组

保障课间安全

《通知》明确,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在此背景下,深圳不少学校积极探索课间15分钟制度。为了让该制度顺利推行,学校考虑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美小学学生正在打篮球

开学前,荔林小学召开三轮会议,制定了三版方案,讨论课间延时的可行性。该校副校长王广春介绍,学校从多个方面为课间延时提供保障。在师资配置上,学校加大了体育老师的投入,保证有专业教师指导课间活动。场地设置方面,学校对校园空间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为了确保课间延时能够落地见效,和美小学明确要求老师不得拖堂,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间活动。学生成长部负责人易彪雄介绍,在后勤保障上,学校购置了适合课间活动的体育设施,如摸高器、跳房子道具等,为学生的课间活动提供了四种游乐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荔林小学学生抛飞盘

课间延长了,安全是学校重点考虑的方向。和美小学每个班都配置1名体育课代表、4名体育委员、4名安全员,既保障学生安全,又能让学生参与到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我们希望组织每班五个人的学生团队,更加细化地管理班级课间活动。”易彪雄说。荔林小学制定了详细的安全预案,并从课间游戏设计上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游戏。

以课间革命破题育人模式创新

课间时间调整为15分钟后,校园里那些曾经被挤压的童趣与活力,如今呈现出斑斓的校园图景。家长对学校做出的改变表示赞同。

荔林小学四(7)班谢明翰的妈妈欣慰地表示:“只有孩子玩得彻底,才能有更高的学习效率。感谢学校对孩子身心的关怀,孩子在‘加长版课间’里会玩会放松,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下一节课中,为学校的决定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荔林小学学生正在跳绳

家长透过孩子也看见了更多的“风景”。和美小学五(2)班的栗尉文妈妈发现,孩子会主动和她分享课间的点点滴滴,比如班级玩了什么游戏、谁输谁赢,“孩子和家长的交流不仅变多了,还更活泼了,希望学校能一直保持这样的课间安排!”

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浪潮中,荔林小学希望以“课间革命”破题育人模式创新,通过重构“黄金15分钟”课间时空格局,打造出全场景的育人新范本。这场始于课间却不止于课间的教育实践,正引发基础教育界对育人本质的深层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荔林小学学生在踢毽子

荔林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安亚宁认为,“让学生喜欢学校,要先从喜欢课间开始。”他认为,更长的课间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锻炼,缓解长时间坐着学习带来的身体疲劳,预防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增加了更多与同伴交流的机会,有助于“朋辈共生场”的建设。‌

和美小学秉持“美好教育”理念,易彪雄表示,美好的人生要有好的身体。从满足学生基本的生理需求到促进学生的社交、心理和学业发展,15分钟课间可以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

专家:政策刚推行

怎样做更合理还需更多学校实践验证

记者发现,在全国范围内,多地正积极推行课间时长调整。广州、南京、南通等地纷纷响应号召,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将课间时长延长至15分钟,并配套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

对于这些变化,南山区教育科学院体育教研员郑含斌认为,省教厅《通知》对提升学生体质、降低近视率大有裨益。学生课业负担重,延长课间能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走出教室,这对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都非常关键。

他提到,增加学生在阳光下的活动时间,能有效缓解近视问题。“现在孩子近视率较高,很大程度是因为在阳光下接受蓝光的时间太少,课间出去活动活动,对眼睛有好处。”此外,他还提出课间“微运动”,即在教室原地进行简单运动,同样能达到锻炼目的。“哪怕在教室里面不用出去,跟着视频一起做运动也可以。适当地在原地做一些动作,达到一定运动量,就能起到锻炼效果。”

目前政策刚刚推行,各学校都在探索,还没有一个绝对完美的模式。“把10分钟变成15分钟这种做法也是一种探索,但究竟怎样做最合理、效果最好,还需要更多学校通过实践来验证。”郑含斌解释说,部分大学校学生众多,课间全部到操场活动存在困难,所以利用课外错峰、错时进行锻炼,或许是更值得思考的方向。

采写 |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实习生 秦悦/文 严文婷/图

编辑 | 张裕麟

— 深小晚特选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