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7 月 7 日,河北省石家庄的一起事件,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处“指居”场所窗户处于封闭状态。图/视觉中国

当日,“5・25” 专案组以涉嫌 “殴打民工、放高利贷” 等罪名,将暴继业及其两个儿子暴钦瑞、暴韶瑞等 10 人带走调查,并对其执行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然而,谁也未曾料到,这一举措竟成为一场悲剧的开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暴钦瑞生前照片)

13 天后,年仅 34 岁的暴钦瑞在被指居期间死亡。而其余 9 人在后续也被解除取保候审,理由是 “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这一戏剧性的转变,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随着调查的深入,令人发指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专案组人员为了逼供,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使用手摇电话机电击、PVC 管击打、电棍、皮带抽打、吊笼子等残忍方式,不仅导致暴钦瑞死亡,还使得另一名同案人员暴纪涛肋骨骨折。暴钦瑞死前,更是遭受多次电击生殖器、脚趾等敏感部位的折磨,最终因伤势过重,送医也无力回天

时间来到 2023 年 11 月,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指定保定市人民检察院异地管辖此案,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督办,这一举措彰显了对案件彻查的决心。新乐市公安局 8 名涉案人员由保定市莲池区人民检察院起诉,石家庄市公安局裕华分局 3 人由望都县人民检察院起诉。而石家庄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胡伟另案处理,被控妨害作证罪。

然而,庭审过程并不顺利。主犯张旭光,作为新乐市公安局刑侦大队职员,否认指挥刑讯逼供,竟称自己仅负责后勤工作,并翻供称此前笔录系刑讯所得。其他被告也多数否认使用电击工具。面对这样的情况,合议庭调取审讯同步录音录像,经过严谨审查,认定侦查机关未对张旭光实施非法取证,驳回非法证据排除申请。

与此同时,石家庄市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胡伟被指在专案组会议上暗示 “加大审讯力度”,但庭审中多名被告却称 “记不清” 或否认其直接指示。被害方诉讼代理人则指控刑讯为 “有组织、系统性” 行为,令人痛心的是,年轻民警被以 “积累经验” 名义参与其中,审讯前还接受张旭光的 “暴力培训”。涉案民警多为 “90 后” 及 “00 后”,部分人首次参与涉黑案,审讯手段在张旭光 “示范” 后便付诸实施。

案件经《南方周末》等媒体报道后,迅速成为舆论焦点。人们的目光聚焦在 “指居” 制度的滥用、刑讯逼供的隐蔽性以及司法问责的透明度上。一方面,“指居” 本应是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措施,却在此案中被滥用,成为侵犯公民权利的手段;另一方面,刑讯逼供的隐蔽性让受害者难以在第一时间寻求救济,司法问责的透明度也亟待提高,以回应公众的关切。

值得注意的是,裕华分局 3 名涉案人员的案件尚未开庭,暴钦瑞死亡前的具体细节,如送医前审讯经过等,仍存在诸多争议。辩护方质疑抢救记录与警方陈述的冲突,这无疑为案件的审理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

此案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基层执法中刑讯逼供这一痼疾。尤其是年轻民警在上级压力下,参与系统性暴力的现象,令人深思。庭审中被告翻供及证据争议也凸显了追责的艰难。这起案件的最终判决,或将成为中国司法改革中遏制刑讯逼供的关键案例,它不仅关乎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正义能否得到伸张,更关系到司法制度的完善和公信力的提升。我们期待公正的判决,让法律的尊严得以维护,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责编: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