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最大的新闻就是美国和乌克兰矿产协议谈崩了,何止是谈崩了,而是翻脸了,就差没动手了,泽连斯基连“国骂”都出来了,川普、万斯也没请他吃饭,直接赶了出去。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来了句毒舌:“总统特朗普和副总统万斯在争吵中能克制住自己没有对泽连斯基动手,真是忍耐的奇迹。”原谅我不厚道地笑了。看来哪国的外交部发言人都不是善茬子啊。真是一切都乱了套了。川普与小泽吵架的全过程视频也出来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自己评判一下是非曲直,反正笔者是不评判的,免得得罪人。

笔者只问一个问题:接下来怎么办?

按川普的性格,小泽当众不给面子,暂停美国给乌克兰的一切援助是大概率的事。《每日邮报》就报道说美国已经计划放弃所有与乌克兰谈判,同时取消一切军援、后台关闭乌克兰拥有的美国高科技武器,暂停星链供应,包括数十亿美元雷达、弹药、车辆及导弹的军事援助。国务卿卢比奥已经下令中止了用于援助乌克兰恢复国家电网设备使用的国际援助基金,国防部长海格赛斯也下令美军网络司令部中止了对俄军的网络攻击。马斯克还在平台上单独发帖称,“是时候弄清楚汇往乌克兰的数千亿美元到底去哪了……”

事态果真如此,对乌克兰绝非好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也包括英国,在第一时间站了出来,纷纷声援泽连斯基。看了一下新闻,几乎所有欧英国家首脑和欧洲各组织负责人都发表了声明,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乌克兰,并努力实现公正持久的和平。

口号吓不倒、也打不垮莫斯科那个人,现在到了欧英拿出真金白银、甚至亲自下场的时候了。

 问题来了,如果美国真的彻底撤出,欧英可以立即填补上这个巨大的窟窿吗?从过去三年看,他们显然补不上。

俄乌打了三年,如果欧洲足够给力,这场战争早就结束了,根本拖不到今天!然而并没有——欧洲一边说着最动听的语言,一边却干着最颟顸的事情。

欧洲的安全保障是美国提供的。根据statistica网站的统计,美国在德国驻军有35,000人,在意大利和英国分别驻军有超过1万人,西班牙有3000多人,土耳其、挪威、比利时分别有1000多人。因为乌克兰战争,美国又派遣不少军队到达波兰、罗马尼亚和东欧,现在在欧洲的整个驻军大概有接近10万人。

当你读完这些报道,你就明白了,欧洲现在是一个什么状态?整个欧洲的安全保障是美国提供的,欧洲根本没有能力单独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

有人说欧英各国加起来经济体量超过俄罗斯多少倍,肯定耗过俄罗斯。问题是各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军事优势是需要时间的,最短也得三五年,乌克兰能撑那么久吗?

不过,古语云“知耻而后勇”。如果欧洲让川普和万斯刺激一下子,从此支棱起来,对乌克兰、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是好事。但如果他们再不支棱起来,那就是在玩泽连斯基和乌克兰。

全世界现在都在看着欧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克兰抗击俄罗斯入侵当然是正义的,但回顾历史,正义的战争不一定就必然取得胜利,而且大多数正义战争最后都失败了。中国近代发生过多次列强侵略战争,如中英战争、中法战争、中俄战争、中日战争等,从中方立场看当然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但这些战争中国最终都失败了。

有人把俄乌战争和抗日战争类比,其实这二者有很大的不同,中国能取得抗战胜利的诸多因素,现在乌克兰并不完全具备。这方面伟人在《论持久战》中有过清晰地论述,有意者可以自行阅读。

从现在的俄乌战争,回想起当年的苏芬战争。

当苏联用两个波兰省份同德国交换立陶宛时,是出于把临时伙伴德国作为未来的假想敌的战略考虑,如按苏德秘密协定划分两国新边界,苏联中部地带明显前凸,右翼受到德国左翼前伸较远的威胁,一旦开战德国很容易利用这种势态插到苏联中央防线的后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鲁登道夫曾从这个方向发动过这样的打击,效果极佳。经过交换,苏联右翼向前推进,中部向后退缩,基本拉直了苏德边界线,苏联的边境战略态势得到极大改善。接着,斯大林开始考虑波罗的海侧翼的安全了。

在波兰会战接近尾声时,1939年10月14日苏联政府正式向芬兰政府提出下列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将卡累利阿地峡上的苏芬边境向芬兰境内北移几十公里,使列宁格勒处于重炮射程之外;

二、割让荷格兰、赛斯卡里、拉凡斯卡里、台塔尔斯卡里、罗维斯托等岛屿;

三、要求租借芬兰的汉科港,建立军事基地和部署海岸炮兵,以便和对岸苏联的巴达斯基海军基地一起有效封锁芬兰湾;

四、调整北方国界,增加摩尔曼斯克港的安全。

这样,芬兰将割让2761平方公里的领土,苏联愿以卡累利阿地区的5529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芬兰。

芬兰政府当然不会同意,苏芬关系开始紧张。11月26日,苏联指责芬兰炮兵炮击边境,芬兰提出两国进行联合调查,被苏联拒绝。11月28日,苏联单方面废除1932年签订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11月30日,苏联向芬兰进攻,苏芬战争正式爆发。苏军第7集团军在卡累利阿地峡向“曼纳汉防线”进攻;苏军第8集团军在拉多加湖以北进攻地峡内芬军主力侧翼;苏军第9集团军前出波斯尼亚湾北部,企图切断芬兰同瑞典之间的陆上交通线;第14集团军向百沙摩地区进军,以阻止其他国家从海上对芬兰的援助。

但苏军后勤补给十分困难,在列宁格勒和摩尔喃斯克之间只有一条铁路线,再加仅有的一条支线通到苏芬边境,作战地区又多是沼泽和森林地带,苏军行动困难。所以在第一阶段的作战中,芬兰人不仅利用国内铁路交通的便利,守住了“曼纳汉防线”,且运用训练有素的滑雪部队截断深入险恶地形的苏军后方交通线,使大量的苏军部队陷于饥寒交迫的绝境,采用这种战术,芬军一举歼灭苏军第8集团军以及第9集团军之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军在遭到严重挫败后,用了一个月时间进行重新部署。1940年2月11日,苏军在铁木辛哥指挥下,向卡累利阿地峡作正面强攻,铁木辛哥以13个师的兵力在20公里的狭窄正面实施突破。2月15日,苏军以绝对优势终于突破“曼纳汉防线”,芬军在消耗完预备队后,放弃该防线西段,退守第二道防线,并将最后的预备队投入以维堡为中心的防御线上。

苏联虽然在第二阶段的作战中获胜,但国际舆论的压力很大,英法正准备派出志愿军前来援助芬兰,所以苏联想尽快结束战争。芬兰势单力薄,主要国防线已被突破,已没有预备队可调派了,英法的“志愿军”能否在芬军崩溃前赶到?芬兰统帅曼纳汉元帅实无把握,何况有波兰的例子在先,所以,双方通过瑞典互相进行了一番和平试探后,于1940年3月6日,芬兰政府派出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谈判。苏联倚仗军事上的有利地位,除坚持原有的条件外,又增加了割让芬兰沙拉和昆沙莫两个地区,包括维堡在内的整个卡累利阿半岛,以及费希尔半岛的芬兰部分。3月13日,芬兰宣布完全接受苏联的条件,并于3月15日签订和约。

笔者觉得,这也是小国、弱国面对大国、强国没有办法的办法。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的顾维钧说过这样一段话:“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对国家是不适合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任何协议。能做到60%—70%的成功,对你来说即是大胜。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