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胖胖。
这年头,买保险真的得擦亮双眼!
很多时候,那些白纸黑字的条款,你不仔细看,可能就埋着坑。
不瞒大家说,胖胖以前上学的时候,学校一开始就推销保险,胖胖也是买了好几年的。yilianchuan1可直到有一次在学校打篮球把手摔骨折了,去找保险公司理赔,结果对方甩来一大串流程。
最后呢,折腾半天,钱没拿到,直接放弃。
从那以后,胖胖对保险的好感度就直线下降,甚至你像做公众号的这两年,胖胖的大号经常有保险公司想投广告,全被胖胖推了个干干净净。
最近凤凰网有个新闻,陕西西安的谢先生,也被保险坑得够呛。
十年前,他为了给女儿铺条金光大道,每年掏一万,十年一共交了10万,买了一份叫“状元红”的保险。
心想着等孩子18岁上大学,就能连本带息取出来,学费、生活费都不用愁。
结果呢?等兑现的这一天,保险公司直接给他整不会了——“不好意思,每年最多取2000多,剩下的要等到60岁才能取。”
谢先生当场傻眼:“那我这10万交了个什么?!”
要是想一次性取出来?
可以,退保!但只能拿回6万出头。
但是,谢先生记得当年业务员可是提到:“18岁就能连本带息取!”
可现在保险公司直接一句话堵死:“请提供当年业务员的承诺证据。”
问题来了,谁买保险会想到录音录像?
更何况,那业务员早就失联了,电话、微信全拉黑,彻底成了一笔糊涂账。
这不就是明晃晃的坑吗?
这事吧,其实一点都不奇怪,老套路了!
按保险公司的玩法来看,这东西压根不是普通的教育金保险,而是一款带有长期储蓄性质的年金保险。
简单点说,谢先生以为自己买的是孩子上大学时能取钱的教育金,但实际上买到的却是锁死几十年的年金保险。
这中间的区别,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天壤之别!
这猫腻在哪儿呢?
保险合同里的条款,全是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什么保险责任、免责范围、收益计算、支取条件……
每一项都有铺垫,留了不少后手!
再加上业务员为了冲业绩,对产品的实际功能故意误导,嘴上说得天花乱坠:
“18岁就能连本带息取出来!”
但实际上,真正能拿到的钱少得可怜,剩下的都得等到60岁以后!
所以这可不是普通的“理解偏差”,而是赤裸裸的销售欺骗!
通过利用家长焦虑,把长期锁定资金的保险,包装成“孩子上大学就能用”的教育金保险。
于是,谢先生去找保险公司理论:“业务员当初明明说18岁能取,现在怎么变卦了?”
保险公司的回应,是经典中的经典:
“你有证据吗?”
好家伙,买保险竟然还得客户自证清白?!
那请问,老百姓买个保险,难道还得提前雇个律师,或者24小时开录像,万一保险公司翻脸,就能拿出“铁证”?
说白了,就是在甩锅!
业务员是谁的人?保险公司的!
产品是谁的?保险公司的!
合同是谁拟的?还是保险公司的!
但一旦出了问题?全怪客户!
理由就一个——“你没有证据。”
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吗?
胖胖工作这十来年也见过不少行业,发现很多保险业务员其实都是代理人,零底薪、纯提成,卖得多赚得多,所以他们的销售方式基本是高承诺、低兑现。
客户买保险时,听到的是一套话术,等到真要兑现了,合同里又是另一套逻辑。
而当客户发现被坑了,保险公司只会轻飘飘甩一句:
“我们只认合同,业务员怎么承诺的,跟我们无关。”
但客户的钱是真掏了,维权?难如登天!
所以,这事一点都不稀奇!
这种事几乎年年发生,换个名字、换个包装,又来割一波家长。
本质是什么?
利用家长的焦虑,制造“稳赚不赔”的假象!
家长都希望孩子未来能有保障,教育金保险就是精准拿捏了这种心理,让家长误以为只要现在交钱,以后孩子上大学就能安心取钱。
但现实呢?
保险公司卖的根本就不是教育金,而是长期储蓄型保险,真正能取出来的钱,少得可怜!
至于保险业务员的销售套路,甚至很多行业的套路,基本都是:
要么避重就轻,只强调“收益”,不提条款里的坑!
要么故意模糊概念,让家长误以为是短期可取的教育金!
加上营造紧迫感:“现在买,利率高,以后就没这种好政策了!”
而一旦家长发现被骗,问题就来了:
业务员早就跑路,离职的离职,失联的失联。
去找保险公司?一句“合同为准”,直接把家长堵得哑口无言。
真要打官司?你说,一个普通家长,哪有时间、精力去跟大公司死磕?
所以,你说怎么能避免被坑?
胖胖是觉得,千万别信业务员的口头承诺!
不管他说得多天花乱坠,不管拍胸脯保证得多狠,只要合同里没写清楚,就当没听见!
保险这东西,不是买菜大妈随口喊价,是合同!
所有条款必须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否则迟早吃亏!
虽说胖胖也被坑过,但是也不能以个例一棒子打死所有保险。
保险的本质是规避风险、提供长期保障,这点没错。
但问题是,现在的保险行业里,忽悠的销售太多,带坑的产品太多,钻法律空子的公司更多!
今天是“状元红”,明天可能是“状元蓝”,后天又变成“状元紫”,名字天天换,套路从来没变,换汤不换药!
如果行业不整治,没有制衡,这种骗局就会一再上演,最后被坑的,永远是普通老百姓!
所以,在这些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买保险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
不懂的话可以去找专业的、不带销售任务的第三方咨询!
甚至,你说现在AI这么发达,拿合同拍个照去给AI分析一下,看看有没有藏着的小坑、小聪明,总比交了钱才发现被坑要强!
这年头,钱不好赚,更不好守。
凡是涉及大额保险理财,必须多长个心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