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班上有同学打架了,快去看看!”

“老师,我家孩子最近怎么退步啦?麻烦帮我多关注下他。”

“x老师,你文笔好,学校的公众号就由你来写吧。”

每天从踏进校门开始,教师似乎就一直在被耳边的各种声音“支配”着。习惯了忙碌,也习惯了在各种需求中不断“燃烧自己”。教师这一行,总是被赋予太多的责任与期待,常常过度操劳。

然而,在忙碌与奉献的背后,很多老师却常常忽略了自己:习惯性地迎合他人,却忘了自己也需要被尊重;无条件地付出,却忘了自己也需要被保护,不知不觉地就散发出“弱者气息”。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远离“弱者气息”,做一个自信、从容的教育者。

01.课堂语言要掷地有声

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而声音就是我们的武器。别再用蚊子哼的声调讲课了,后排的学生听不清。声音洪亮,不仅是教学的基本功,更是自信的体现。

练就“教室最后一排也能听清”的丹田音,眼神坚定地扫视全场,别躲闪学生的目光,课堂的掌控力,往往从洪亮的嗓音开始。

建议每天进行体能锻炼,增强腹部核心,健身半小时后再对着镜子练习发音,可以尝试朗读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

02. 讲错知识点不必慌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要接纳自己偶尔也会犯错。记得有一次,我把一个字的读音读错了,当场被学生纠正。我立刻表扬了这个孩子,并带着全班查字典,顺势教他们“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老师也是成长中的人,错误是最好的教学契机。

当出现错误时,不要慌张,更不要掩饰。坦然接受,并将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这样不仅能化解尴尬,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成长

03. 别当“圣母型”教师

教师不是救世主,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和边界。别再抢着代课、值班、做材料,办公室饮水机没水了也不必总是你去换。带病上课感动不了领导,只会耽误学生。该请假就请假,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学会拒绝”是成长的重要一课。当同事或领导给你安排额外任务时,先评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实在无法完成,可以礼貌地拒绝,比如:“我手头还有其他任务,可能没办法兼顾,实在抱歉。”记住,拒绝不是不友好,而是对自己负责。

04. 同事聊天留三分

在办公室,我们常常会和同事聊天。但别把教案创意全盘托出,说不定转身就被隔壁班老师拿去赛课。同事之间,保持三分神秘感,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你可以分享一些经验,但不要过度暴露自己的底牌。同时,保持一定的距离感,谨言慎行,不要轻易被卷入办公室的纷争。

05. 在校长面前要会说话

汇报工作时要有条理,突出重点。先说成果,再提需求,最后说目标。这样不仅能展示你的工作能力,还能让领导看到你的潜力。同时要注意眼神交流,让领导感受到你的诚意和决心。

比如:

“上学期我们班的阅读理解平均分提高了3分(停顿),如果能为班级配备一些课外阅读书籍(眼神交流),我相信这个学期我们的语文成绩能突破年级前三。”

校长喜欢有目标、有计划的老师,而你,就是那个能实现目标的人。

06. 别被考核表牵着走

教育风向总是变化莫测,一时要求“创新课堂”,一时强推“跨学科融合”。其实这些都是形式,精力不要被过度牵着走。哪怕你的教案被评“形式陈旧”也没关系,你带出的班级有成绩,就是你的底气。

最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保留自己的教学特色,用实际成果说话。别让考核表左右你,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

07. 屏蔽闲言碎语

听到老教师说“年轻老师就会搞花架子”,家长群有人说“布置作业太少”等闲言碎语时,请保持冷静,自动屏蔽。别让无关痛痒的是是非非影响你,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回应。相信自己的能力。

08. 铃声就是分界线

下课铃响,就切换到生活模式。家长群消息设置免打扰,周末换上喜欢的衣服,去运动、阅读、旅行,尽管做让自己开心的事。这时候,你是你自己,而不是“X老师”。生活不止于讲台,还有诗和远方。

这跟教学并不冲突:先成为丰盈的人,才能做有生命力的教育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笔灰落肩头时,我们是为理想弯下腰;走出校门的那一刻,请为自己的星空挺直脊梁。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强大自己,稳定内核,才能走得更远。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自信、从容、充满力量!

感谢你的阅读,期待你的留言和分享,让我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