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民营经济再次成为热议焦点。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达5670.7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3%,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92%。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政策与市场双重动能的持续释放。

今年以来,中央密集出台支持民营经济的举措。习近平主席在2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要求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保障公平竞争,并首次提出“以法治思维落实国企民企平等对待”。国务院同步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聚焦产权保护、账款清欠、融资支持等核心问题,为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各地政府也因地制宜推出配套政策,例如长三角地区依托江淮运河贯通优势,打造水运物流新枢纽,为沿线民企降低运输成本超30%。
创新突围:新赛道塑造核心竞争力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挑战,民营企业以创新为矛,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在新能源领域,多家民企突破固态电池技术瓶颈,续航里程提升至1000公里;低空经济赛道中,亿航智能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已在20个城市试点物流配送。2024年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8%,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67%,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企占比达85%。

数字化转型成为另一大亮点。浙江某电池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线效率提升50%,产品良率突破99%;山东一家农机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农田管理“一屏统管”,服务全国超百万农户。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民企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35%,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
破局之道:从本土深耕到全球布局
国内大市场的潜力为民企提供坚实根基。春节消费季中,民营企业贡献了75%的餐饮零售额和68%的文旅服务订单。与此同时,民企加速“出海”步伐:在“一带一路”沿线,民营工程机械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超60%;东南亚电商平台上,中国民营品牌占据热销榜前三。

面对融资难、人才短缺等挑战,政策与企业形成合力。央行设立5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科创民企;人社部“春风行动”为民企输送技术人才超200万人次。多地还试点“数据资产质押融资”,帮助企业将数字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
未来展望:与时代同频共振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民营经济被赋予更高使命。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先富促共富,正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统一大市场的完善,民企将在乡村振兴、绿色转型、民生保障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专家指出,民营经济的活力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上,更在于其“闯”的精神、“创”的劲头。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言:“政策给信心,市场给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产品做到极致。”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中国民营企业正以昂扬姿态,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答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