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文书上,写着因692元票据成被执行人的海航。
692块钱,不过是一顿聚餐的正常花销,在海南甚至还不够吃上一顿高端海鲜。


但就是这样一个数目,却暴露了海航集团当下的艰难处境。
曾经是中国第二大民企,如今却只能变卖家产,眼睁睁看着创始人锒铛入狱,到底为啥?

海航帝国的崛起
回首往日,海航的辉煌令人移不开眼,堪比当今雷军的小米。
旗下30多家公司总资产规模突破到了万亿以上后,海航开始了“胡吃海塞”。
收购希尔顿酒店,控股德意志银行,甚至还涉足瑞士空港,一度想称霸世界。
然而仅仅两年之后,这个如“饕餮”一般的商业帝国,却骤然崩塌了。

2021年起,随着疫情愈加严重的,还有海航的财务状况,此时的负债已高达7500亿。
创始人陈锋成老赖,高管集体领罚单,就连海航飞机上的轮胎,都开始被当作抵押物品。
曾经与华为并肩,如今深陷负债危机,创始人被带走的海航,究竟发生了什么?
1988年,海南建省,经济发展的热潮汹涌澎湃。

当时的海南省领导找到刚从德国学习航空归来的陈锋,将1千万交到了他手上。
领导的意思,让陈锋拿这些钱,去搞个航空公司。
可1千万能买个啥,买波音737的一个翅膀都不够,办公司简直天方夜谭。

但对于陈锋来说,这并不算难事,他稍微想了一下,就找到了解决办法。
他先是拿着政府批文,和出色的商业计划,成功从银行贷出了4个亿。
然后就开始众筹,东拼西凑买下了第一架飞机,终于迈出了海航的第一步。

接下来,他的操作绝对让人目瞪口呆,因为他将买下的飞机,直接抵押了。
他将买来的抵押给外资银行,再拿贷款购入第二架,以此类推。
就这样,陈锋用他的小聪明,搞出了鸡生蛋蛋生鸡那套手段。

小聪明换来大发展
1千万变出飞机群,仅仅4年时间,海航的发展犹如坐火箭般直达A股。
在2003年非典期间,航空业遭遇寒冬,海航却抓住机会弯道超车还净赚1个多。
这番神操作,让华尔街大鳄索罗斯赞不绝口,当场砸2500万成了投资人之一。
后来的海航就化身成了只进不出的饕餮,在全世界范围内疯狂吞并。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老话又讲“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海航为了维持扩张的步伐,采取短债长投,搞得资金链一下子就紧张了。
为此高管层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掩盖负债,甚至想出了购买名画。
这和陈锋本人的飘然做派不谋而合,陈锋眼高于顶,叫秘书拨帐3千万买画。

从一开始他就精于使“障眼法”,将海航变成了内里极其复杂的集团。
光他利用在关联公司下各种腾挪资金的操作,就为自己捞到了不止一处过亿房产。
豪车一周换着开不完,远距离就乘坐私人飞机上天,反正在海航,总归是他说了算。

底下人自然是有样学样,创始人什么样他们心知肚明。
但从表象来看,海航仍是个庞然大物,殊不知内里早就烂作一团。
03年的非典是海航超越其他航空的起点,19年的疫情却是它没落的丧钟。

大潮退去后的“裸泳”
经历了疫情几年,海航集团终于露出了冰山下千疮百孔的根基。
多年投资的各大行,也从老伙计变成了上门催债人,没了发展前景的海航啥也不是。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大众眼中的海航成了清仓大甩卖的第一现场。
2021年海航破产,陈锋也终于被查出了违法犯罪事实,被强制收押。

为啥陈锋能够一人掌控海航,这跟当年一桩离奇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初海航并非陈锋一人独大,跟他分庭抗礼的还有一位叫王建的合作伙伴。
最初两人好商好量,一起将海航发展壮大,但后来的分歧却逐渐增大,直到两人闹崩。
2015年,王健在陈锋身边精心布置,险些将陈锋的头衔变成“虚职”。

但2018年,一场意外却让整个局势扭转,王健在法国离奇去世,陈锋才重新掌权。
两人的争斗,随着陈锋一月清洗200余名高管而告终,甚至变成了他一人的帝国。
啥也不懂的儿子直接空降成CEO,陈锋这才坐稳了海航的领头位置。
但他的所作所为却越来越跑偏,最终让海航跌落深渊。

写在末尾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陈锋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手中握着的财富一直都是泡沫一样的存在。
直到面对铁窗度日,恐怕他才能想清楚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对此大家怎么看?
热门跟贴